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立地因子对重庆梁平县篌竹生长的影响及篌竹地下结构特征,为篌竹林经营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数理统计从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角度对篌竹产区立地条件、竹林生长状况以及篌竹地下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28块调查样地中7个立地因子对篌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子对篌竹地上生物量的重要性顺序依次为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质层厚度、海拔、砾石含量等。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坡向、坡度、土壤厚度及腐殖质厚度对篌竹地上生物量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海拔、坡位及砾石含量对篌竹地上生物量有一定影响,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篌竹更适合在背风向阳、土壤肥厚、低海拔斜坡上生长。2.对28块调查样地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厚度、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氮10个立地因子的主分量分析表明,立地条件分化主要受控于土壤肥力、土壤表层特征和立地形态3个主分量。运用层次聚类法对这3个主分量进行聚类分析,可把篌竹立地划分为中下坡厚土少石型、上坡中土少石型、山脊贫瘠荒芜型和陡坡薄土多石型4个立地类型。在归纳各立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各立地类型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经营改造措施。3.采用鞭系追踪和分层挖掘法对篌竹鞭系和根系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篌竹竹鞭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竹鞭的相对年龄;该区篌竹林地下竹鞭现存总干重和总长度分别为2.15 kg·m-2、1.14m·m-2,无论从重量或长度来看,篌竹竹鞭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各项指标均占88%左右,20~40cm有少量竹鞭存在,占到12%左右,40cm以下已没有竹鞭分布;从年龄结构来看,以4~6年的竹鞭为主,各指标占65%左右,其次为7-9年的老鞭占到20%左右,1~3年幼鞭最少,占到11%左右。该区篌竹林现存根系总干重为1.63 kg·m-2,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和4-6年的竹鞭上。1-2年竹鞭侧芽上以弱芽为主,占该年龄段竹鞭侧芽总数的52.2%,3-6年竹鞭侧芽以壮芽为主,占该年龄段竹鞭侧芽总数的46.9%,且笋芽比例最高达到3.3%,7-9年竹鞭侧芽以空节芽为主,占到了80.0%。因此,在今后竹林的管护中要管理好0-20cm土层,并做到培育新鞭,保护壮鞭,去除老鞭,促进长鞭发笋,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