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户籍制度的不断变革,人口迁移状况变得活跃起来。在人口迁移的浪潮中,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迁移也开始逐渐频繁起来,其中吉林省迁移效果比较显著,不仅包括传统的省内迁移和省际间迁移,还包括跨境迁移。吉林省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处于东北亚的腹心地带,包含6个边境市,2个边境县,1个边境市辖区和1个边境自治县。这些边境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少数民族聚集、生态环境脆弱,致使该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口素质偏低。为了扭转这一状况,提高生活水平,边境地区人民开始频繁外迁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此,研究边境地区的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可以正确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还关系到陆地边境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对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迁移进行研究,具体有下面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和本次调查所用的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主要包括陆地边境地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还有E.G.雷文斯坦的七大迁移规律、推理—拉力理论、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型和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这些理论对于研究人口迁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在三类地区开展的流动人口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的数据,分析出了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迁移的状况及其特点。包括吉林省人口迁移的发展历程、现状,吉林省人口迁移的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特征,流向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第四章,通过以上对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迁移数据的分析,利用SPSS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分析可知,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就本次调查而言,青壮年发生迁移的概率较高,已婚人口比未婚人口更容易发生迁移,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群更愿意外迁,由于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居多,他们利用自身语言和地理优势,更容易向韩国等国家发生迁移。第五章,人口迁移不光带来有利影响,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因素。人口迁移在推动迁入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迁入地的环境、就业和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同时,人口迁移还造成迁出地的劳动力匮乏、土地闲置等问题,也产生了一些列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给迁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及早提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应对,这不光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还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