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高职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高职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现状以及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期丰富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成果,并对提升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已有有关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基础上,结合高职生的特点,选取问卷,对安徽省合肥市三所高职院校的388名高职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问卷研究和访谈研究。研究结论1.合肥地区高职生的总体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而且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高职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有显著差异:女生获得的亲戚、同学、老师等的支持显著高于男生;文科学生获得的朋友支持显著高于理科学生;来自城市的高职生获得的朋友支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同学;独生子女获得的朋友支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不合肥地区高职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略为偏上水平,从总体上来看,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不是很高,正性情感较多,负性情感较少。而且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生源地、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高职三年级学生体验的负性情感最高;文科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理科学生;来自城市的高职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高职生;独生子女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和一般的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差的高职生。3.高职生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显著相关,而且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产生的预测力不尽相同,家庭支持的预测力最佳,其次为其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