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麽经布洛陀》之叙事学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55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麽教经诗《麽经布洛陀》以叙事为主,记录壮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壮族历史文化的反映。本文在叙事学的观照下,探究对其程式和叙事特点。从文本的叙事语境到语音词汇特色,再到叙述时空以及叙述话语、叙述动作层层展开,探寻民族经诗的内部结构体系和叙事规律。以此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经诗的实践美学范式价值,剖析壮族沉淀的民族文化特质,研究民间经诗叙事及其实践美学色彩。本篇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论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笔者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并且概述《麽经布洛陀》、民间古歌经诗和诗歌叙事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论文的第一章是《麽经布洛陀》的故事类型和情节构成:经诗的主要故事类型有人物成长型和困境事件型。故事中的细节化和戏剧性则构成了情节主要特征,这些特征达到娱神劝人、宣规明理的目的。论文的第二章探究《麽经布洛陀》所蕴含的现实性色彩的巫化叙述特征:从《麽经布洛陀》的语音词句、叙述时空、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四个层次来探究。经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复合形态文本,其语音和词句形成的叙述性基调和模式是展开壮族巫化叙述性探究的基础;时空是叙事文本的基本形式,“讲”故事的时间和故事内容发展时间具有时间差,这是经诗处理叙事效果的表现手法,而故事当中的空间链则是人的存在与神力运作的场所,蕴含某种宗教叙事的永恒;叙述话语包括经诗外显和内隐的聚焦,以及两种故事类型的叙事语法,从话语层来把握经诗的讲述角度和结构;叙述动作涉及经诗文本叙述者的声音和受述者的“浸没”,以及实际演述的互动。论文的第三章是《麽经布洛陀》的圣与俗的美学色彩。神圣的宗教文本《麽经布洛陀》始终沿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经诗的发生缘起、创作的主体对象、故事情节结构、叙述方式、综合性的社会功能以及深层的情感构成与人文属性,直接促成了经诗在美学上的圣俗一体性色彩。
其他文献
随着当今社会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用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用地的价值评估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评估方法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农用地价值评估工作十分必要,其中使用最为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算机网络不断扩大、延伸,逐步向世界化水平趋近,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毋庸置疑,数字电子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的一大支柱,其满足了人们日益增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信息科学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本文从数字电子技术运用的重要性着手,分析数字电子的特点,提出加快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游戏化”是近年来学前教育界比较热门的话题,但是很多一线教师并不明白其真实含义。盲目追随潮流的结果就是很难设计出出彩且能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本文从教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