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直接组织和运作下,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合并组建了一批新的较大规模的综合性大学。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高校扩招,这类大学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类因合并和扩招而产生的规模巨大的合并类综合性大学,客观上适应了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顺应了科技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作为一个新生的组织,合并类综合性大学除了具备一般高校的组织特性外,还具有组织规模巨大、校区地域分散、学科相对齐全、组织文化多元及组织结构复杂等特有的组织特性。与组织特性相关,这类大学存在着学科间耦合性不够、组织文化冲突、多校区管理困难等问题。学科是构建大学的基础,在大学管理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合并类综合性大学虽然学科相对齐全,但齐全并不等于融合,只有各学科相互作用了、融合了才能真正发挥学科众多的资源优势。因此,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促进学科交融。目前,合并类综合性大学学科间耦合性不够,主要体现在:学院设置数目过多,学科容量偏小;跨学科、跨院的研究所、研究中心设置过少;学科建设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等。可通过注重发展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规范学院设置、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实施跨学科的综合教育等措施来促进学科交融。由几所历史不同、风格各异的高校合并构成的合并类综合性大学衍生出来的组织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多元意味着差异,当这些相异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共存于一校时,相互之间产生摩擦、碰撞与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合并类综合性大学要重视组织文化的整合工作。可以通过培育大学精神、强化文化认同、营造文化氛围来整合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关乎组织的功能。合并类综合性大学因学科门类多、组织规模大,必然要引起组织结构的变革。传统的以单一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为主的形式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合并类综合性大学的组织结构需要重新设计,其组织结构总体上呈事业部结构,这种结构建立在职业科层结构和矩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