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南部,地处东经103°39′—103°51′,北纬22°28′—22°45′。保护区内热量充足,雨量充沛,苔藓植物物种丰富,此前尚未有人对其苔类植物的区系及常绿阔叶林苔藓植物的生态分布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作者于2002年5月赴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作了苔藓植物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650号。依据这些标本和朱瑞良等于1988年在大围山常绿阔叶林内采集的170号标本的鉴定,发现该地有苔类植物29科、51属、196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包括叶附生苔类植物4科、11属、43种。本研究发现中国新纪录1个(羽枝片叶苔狭瓣亚种),云南省新记录10个(芽孢护蒴苔、腋毛合叶苔、对羽苔、长齿歧舌苔、东亚扁萼苔、日本细鳞苔、白绿细鳞苔、小叶苔、南亚片叶苔、以及长叉苔)。 本文通过物种丰富度、优势科、属相似性系数、区系谱、具体地理成分等多重角度对大围山与临近地区苔类植物区系的关系和常绿阔叶林内苔藓植物生态分布做了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 1.大围山苔类植物区系的主要特点是种类丰富,可以划分为11种地理成分,其中热带成分比例最大(39.58%),东亚成分略低于热带成分(39.06%),温带成分较少(10.94%)。其中东亚分布类型中的中国—日本共有种和中国—喜马拉雅共有种分别为22种和21种。大围山苔类植物区系具有过渡地带的性质,同时也说明在苔类植物的东亚分布格局中可能存在“田中线”。2.大围山有叶附生苔类植物43种,隶属于4科、11属。在这些种类中热带成分最为丰富(58.14%),东亚成分也占有很大比例(32.56%),这再一次证明了大围山苔类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3.大围山的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可以划分为木生、石生、土生和叶附生4种生态分布类型,而木生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树根生、树基生、树干生、树生悬垂、以及腐木生5种生态分布类型。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围山常绿阔叶林内的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以木生类型最为丰富,土生和叶附生类型的数量也相当丰富,石生类型相对较少。4.根据大围山常绿阔叶林内苔藓植物在不同基质上的生长分布情况,结合其甲凡J}rg另出现的频度可知白叶鞭苔、双齿异粤苔、以及刀叶树平醉是大围山常绿阔叶林内的三大优势种;南木醉、厚角鞭苔、皱尊苔、刺边小金发鲜和大羽醉在大围山常绿阔叶林内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此外气鲜、散生粗带醉、钝叶鳞叶鲜、莱氏毛扭醉、瓦氏指叶苔、以及狭叶白发鲜等在大围山常绿阔叶林内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本文文后附有大围山苔类植物名录。所有标本存放在华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