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腋窝淋巴结状态对于乳腺癌的分期、预后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对于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已被国内外所共识。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可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从而减少了前臂和腋窝感觉异常,持续性淋巴结水肿和腋窝清扫引起的患肢力量减弱等并发症,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时目前仍主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但相关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者仅存在部分前哨淋巴结转移,清扫后的腋窝非前哨淋巴结并未发现转移。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影响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探索SLN阳性状态下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s,NSLN)全部阴性的规律,使得这部分SLN阳性患者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探讨NSLN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使得低转移风险的部分患者有可能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阳性且继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2例,分析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研究结果102例患者中NSLN阳性42例,阴性6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LN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χ~2=9.362,P=0.002)、阳性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数目(χ~2=7.513,P=0.023)、阴性SLN数目(χ~2=8.963,P=0.003)有关。SLN阳性数哑变量处理后分析显示:与仅1枚阳性淋巴结相比,SLN阳性数为2枚及3枚以上的患者其发生NSLN转移的风险分别增大2.625倍及3.65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大小(P=0.020,OR=2.122)、阳性SLN数目(P=0.010,OR=1.660)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阴性SLN数目(P=0.004,OR=0.733)是NSLN转移的保护因素。研究结论对于低转移风险的患者(原发肿瘤小于2cm,检出的阳性SLN数小于2枚及阴性SLN数大于1枚),配合术后全身系统性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可考虑避免腋窝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