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动力学视野下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生成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宜的课程理念与意识、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素养既是此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又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教师的课程意识发展水平在整体上仍处于“尚待觉醒”的状态。不少教师将“课程”理解为“教材”、将课程目标视为“既定的”、“单一的”预设目标,在实践中难以摆脱旧有的“习惯”的教学方式,缺乏主动参与、整合、反思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意义等意识。   基于已有关于教师课程意识研究,本论文以群体动力学为视角,从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实践“场域”出发,在文化、制度、教师个体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群体”影响下教师的“正式群体”(群体内聚力、群体压力与群体标准、个人动机与群体目标、领导与群体性能、群体的结构性)与“非正式群体”对教师个体课程意识生成的影响因素;划分出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接受—内化—深化与发展三阶段,并探讨了每一阶段教师课程意识生成与发展的动力因素;最后为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论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引言。界定了教师课程意识的概念、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的相关状况、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研究的设计与过程。阐述了本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信度、效度问题。   第三章:影响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   第四章: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阶段和动力关系。阐述了教师课程意识生成各阶段的主要动力因素。   第五章: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生成与发展的建议。
其他文献
通过近几年的国际比赛可以看出,中国男篮仍然是亚洲的强队,虽然也发挥出一定的水平,但在世界大赛中了取得的名次与过去比较是有些不够理想。中国男篮暴露出的问题仍然是自己
教师的运作课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研究教师的运作课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意义重大。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个体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目前,国内外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认为幸福感是个人结整体生活的认知性评价、正向情感的呈现经及负向情感的缺乏。仅仅是从总体上看待主观幸福感,较少将主观幸福感看作随生命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为了提高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工作能力的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提出了建设“能力本位、知行并举”的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