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火箭和气球探测资料的我国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特征分析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808289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空间一般指距地面20km~100km的空域。长期以来,由于临近空间的应用需求远不如其下层的对流层和其上层的热层高层空间,同时临近空间大气探测困难,资料匮乏,因此,国内外对临近空间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十分薄弱。近年来,随着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等平台的研发和应用,临近空间环境已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本文基于气象卫星、气象火箭和探空气球探测资料,利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临近空间大气环境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基于TIMED卫星SABER探测资料分析了临近空间大气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3年至2012年各高度层纬向平均温度都呈现出季节循环特征,但不同高度周期不同;夏半球和冬半球纬向平均温度分布、不同高度的赤道纬向平均温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春分和秋分的中间层有明显的逆温,不同高度有不同的循环周期,且随季节变化,不同高度纬向平均大气密度的年变化分布情况不同。2.基于2001-2010年CHAMP卫星测量的热层大气总质量密度资料,分析了400km高度大气密度的分布特征和年变化,并与最新经验模式NRLMSISE-00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年平均热层大气密度分布随MLT(Magnetic Local Time)变化显著,大气密度随F10.7指数下降而减少。太阳极紫外线辐射与热层大气密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并且对大气密度扰动明显。太阳宁静期,热层大气密度受地磁活动控制。对比经验模式与观测值,两者的偏差在纬向分布较均匀,随径向变化明显。3.基于我国FY-3卫星VASS和GNOS的温度廓线与美国Aqua卫星AIRS的温度廓线产品,分别计算了30°N-40°N,70°W-90°W区域的重力波参数。在资料上比对了三类温度廓线数据在重力波参数提取中的优缺点;在方法上分析了垂直滑动平均法、双滤波器法和单滤波器法在重力波参数提取上的适用条件,发现垂直滑动平均法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大,双滤波器法适用于分析2km-10 km范围内的重力波扰动值,单滤波器法适用于垂直波长小于8km的重力波。三种资料重力波参数提取方法的比较实验中,GNOS在5km-35 km的双滤波器和单滤波器法中能体现出小尺度信息。在单滤波器法中GNOS和AIRS在其作用的范围内较好滤除了扰动中的垂直线性量,体现了单滤波器的优点。VASS垂直分辨率偏低,但也能反映出尺度较大的重力波信号。4.基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67-2004年的61组气象火箭高空风场有效探测数据,分析了高空风场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风场变化规律统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风速在同一高度上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律;水平风速随高度近似成线性变化,冬季和夏季的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同时,利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1967-2004年的32组气象火箭高空温度场有效探测数据,分析了高空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按季节对数据进行了分类处理,结果表明温度场在同一高度上的分布规律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服从三段式,春季与夏季的折线图相差较小,最低温度约-67℃,高空最高温度约0℃,温度最低时高度在17 km上下,温度最高时高度在46km附近。5.验证了新型探空气球能有效探测15km-40km高空的气压、湿度和温度等要素,并计算出对应的高度和密度值。将获取的该探测数据与NRLMSISE-00预报经验模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其原因,一是经验模式是根据以往数据建立的模型,只能反映过去大气的基本状态,缺乏实时性,在异常大气环境下表现更为明显;二是NRLMSISE-00经验模式是基于国外探测数据建立的模式,美国的大气环境与中国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探空气球与TIMED卫星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卫星获取的气象要素资料与气球探测数据匹配较好,利用TIMED卫星和气球探空均能较好地探测高空气象要素,结合多手段探测可进一步减小其误差。同时,新型气象探空气球具有探测精度、可信度、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可作为气象火箭之外的另一种用于探测临近空间低层大气的有效方式。
其他文献
社会系统、信息系统、军事系统等典型复杂系统呈现出显著的层次性、差异性及动态性特征,传统的单层网络模型已无法充分描述以上复杂性,研究适用于层间耦合、结构差异、动态演化的多层网络模型尤为必要。网络鲁棒性是网络科学核心问题之一,多层网络鲁棒性更具挑战,已成为网络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前沿课题。本文针对多层网络结构鲁棒性,重点开展多层网络的耦合作用机制、攻击级联失效以及结构状态恢复等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本文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液体燃料射流为研究对象,以实现超声速气流中液体燃料射流喷注、雾化、混合、蒸发及燃烧完整过程的数值模拟为基本目标,建立了两相燃烧大涡模拟方法,并对超声速气流中横向喷雾混合及燃烧过程中涉及的基本物理过程及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首先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框架建立起一套适用于超声速气流中两相流动的大涡模拟方法。通过基于网格控制体建立的动态数据链表实现了对液滴的高效管理以及液滴在变形网格条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热带气旋(TCs)的路径预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是TCs强度,尤其是快速增强过程的预报水平却提高缓慢。这主要是因为TCs的强度变化受到复杂的内部相互作用和外部应力的共同影响,如海气相互作用。作为中国近海中TCs最活跃的海域,南海的热动力结构复杂、观测不足,且经过的TCs发展和登陆时间很短,因此对其中快速变化TCs的预报造成了巨大挑战。所以,认识海洋与TCs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提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丰富,加上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使得社交网络成为人们发布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借助于社交网络平台,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在虚拟网络上都能得到体现与延伸,同时,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件也会以网络信息的形式借由用户之间的线上交互进行扩散,进而对人们的线下行为产生影响。作为社交网络的主体要素,用户是网络信息的生成者与传播者,其表现出的社交影响力不仅是信息传播与关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可以利用的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宣告了大数据时代的正式到来。作为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复杂网络理论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个领域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兴起,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已体现出其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研究复杂网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网络上的动力学问题,本文基于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相关理论,分别开展了关于影响力极大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开销往往是实际复杂应用在数值模拟时的主要开销。预处理迭代方法是求解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的常用求解方法,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和迭代方法往往聚焦于方法的通用性能而缺乏对于实际应用数值模拟特征的考虑。惯性约束聚变是一类强非线性、强间断、大变形、多介质的辐射流体应用,其在数值模拟时表现出各种特征:一方面,在模拟的一段时间内,一些物理量在局部计算区域内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在其他区域内变化不大;另一
信息流是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系统科学、气象学、神经科学、海洋学、生物学、网络动力学、金融经济学、统计物理学、湍流、数据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学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本文在已有的单因素信息流基础上,研究了高维动力系统多因素信息流的统计特性以及应用,并从信息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信息流的多输出响应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关于绝对熵的多因素信息流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时代的到来,各应用领域涉及的优化问题数据规模愈加庞大。梯度类算法作为求解优化问题的一类普适性算法,因其低复杂度的计算形式和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新型梯度类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一方面,数据时代应用发展中对高效优化算法的追求要求我们设计高效的梯度算法格式;另一方面,新型梯度算法投入到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理论保证上的挑
当原子内层电子电离产生高激发态的电子空穴时,空穴态的原子可通过电子衰变过程退激发。俄歇和原子间库仑衰变(ICD)都是由电子关联引起的电子衰变过程。在稀薄环境下,俄歇衰变的研究主要基于单粒子理论。而在稠密环境下,环境效应不可忽略,ICD过程是一种高效的电荷重分配过程。本文主要围绕ICD和俄歇衰变等电子衰变过程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基于相对论条件下的扭曲波近似理论计算了Rb+(3d-1
量子参数估计研究如何从量子系统中估计出参数,因而在基础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实际应用也具有指导作用。量子态层析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合适的测量和重构算法推断量子系统状态,是了解量子态生成源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量子系统中未知参数和未知状态的估计问题,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在测量算子受约束的情况下,研究了使用两步方案估计出单qubit量子系统中的待估参数。首先通过考虑含有待估参数的中间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