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风险投资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迅猛,目前规模已经跃升至全球第二,推动了创业领域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又进一步刺激着创业公司的大量涌现。然而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却仍然难以避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制及规模的歧视。这造成了中小创业公司的融资困难。因此风险投资机构便成为创业公司融资和助力上市的普遍选择。在我国资本市场里,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公司是如何进行双向选择的呢?究竟是盈利水平较好的公司更愿意引入风险投资还是盈利水平差的公司更希望风险投资的介入呢?风险投资介入后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融资环境又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理论和进行实证分析的方式对风险投资介入创业公司的事前甄选和事后培育功能进行了研究,对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创业板现状进行了归纳讨论,梳理了风险投资和创业公司之间的逻辑机制;手动收集2009-2015年创业板上市的489家公司的样本数据,使用Logitistic模型讨论了风险投资与创业公司在上市之前的双向选择机制,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讨论风险投资介入后对创业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公司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盈利能力越差的公司更愿意引入风险投资机构,且更渴望引入多家风险投资机构来增加上市筹码;风险投资介入创业公司后,对企业盈利能力并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明显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而国有与非国有风险投资、外资与非外资风险投资以及是否有多家风投机构介入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方面无显著差异,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方面的表现存在差异。本文结论表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创业公司后切实起到了一定的培育作用,但仅限于提高创业公司的融资能力方面,在盈利水平的提升上作用甚微。我国的风险投资尚处于发展阶段,仍有大量进步空间,且目前我国政府充分鼓励创新创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这能有效促进我国创投产业链的优化,从而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