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的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至隋朝正式确立,到唐朝进一步完善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后的历朝历代均采用这一政治制度并且有所完善和发展。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诏令的起草审议以及执行。其中尚书省是全国的最高政务机关,“事无不总”。其下下辖户部礼部吏部兵部工部刑部六部,六部各有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户部掌管天下民政财政,因此作为长官的户部尚书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非同寻常。唐代可考的户部尚书总计有132位,户部尚书这一群体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第一部分主要探究唐代户部尚书的制度渊源及唐代户部的组织结构。户部起源自曹魏时期设立的度支,其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等朝代,大致都设置了度支尚书这一官职。度支尚书在各个时期下辖的郎曹时有变化,到了隋代基本定型。唐代前期户部尚书名称多次更改,然而到了唐中后期户部的组织结构稳定,几无更改。第二部分关于唐代户部尚书的职掌。唐代户部尚书的职掌主要是管理户籍、赈济灾害、征收税赋、管理开支。第三、四部分主要是关于唐代户部尚书的籍贯和出身阶层。从籍贯分布来看,关内道、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是唐代户部尚书的主要分布地,其他各道所出户部尚书人数极少,或者基本没有出现户部尚书。从阶层出身来看,出身地方郡姓的户部尚书占绝大多数,而非地方郡姓的户部尚书占比较少。第五部分主要是分析户部尚书的入仕途径。户部尚书的入仕途径主要是科举、门荫。其中科举入仕者一直增长,门荫入仕在下降,反映了随着唐代科举制度的成熟,科举入仕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入仕途径。第六部分考察户部尚书的仕屡,主要分析户部尚书的兼任、迁入、迁出三个方面。户部尚书主要兼任宰相、财政使职等中央官职。户部尚书的迁入、迁出也大部分以宰相、尚书省为主,反映了唐代户部尚书一职的人事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