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表形变具有易发性、缓变性、累积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大面积的地表形变会对城市道路、桥梁、地下管线设施以及地上构筑物等带来影响,严重的地表形变甚至直接威胁生命安全。为了评估地表形变对城市构筑物、道路、以及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影响,地表形变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尤为重要。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n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主动式微波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具有非接触、全天候、远距离监测等优点,可以实现对局部地区高自动化连续监测。尽管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灾害预警以及沉降监测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合成孔径测量成果精度也受到了很多因素制约,比如SAR的分辨率、SAR技术方法、大气延迟误差等。同时由于各种去相干现象的影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所获取的地面形变信息中会存在缺失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最终的形变监测结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做了细致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如下:(1)详细介绍了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er)技术原理,对比分析了不同数据源、不同形变场对不同SAR处理技术的适用性。本文以2017-2018年度北京城区Sentinel-1A数据作为源数据,并且针对Sentinel-1A数据的分辨率相对较低的问题,选取SBAS(Small Baseline Subset)法处理数据,以保证干涉相位的可靠性,获取北京城区准确的InSAR形变监测数据。同时,结合已有的精密水准数据验证了Sentinel-1A数据作为源数据进行城市形变监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2)InSAR作为一项重要的监测手段,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InSAR形变监测在秋季冬季数据保持较好的相关性,春夏植被生长旺盛会造成数据失相干。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InSAR数据与实际水准数据,通过实验法拟合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法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同时,选取城市三种典型的地貌:构筑物、绿地、道路,分别进行了基于Sentinel-1A数据城区形变监测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Sentinel-1A数据能很好地被应用于城市构筑物和道路地形的形变监测,但是在绿地地形的形变监测结果存在明显误差。(3)针对InSAR技术所获取的形变信息中存在缺失这一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拟合法、移动趋势面分析模型法和克里金插值模型法三种方法在形变信息拟合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顾及变异函数选取的克里金插值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移动趋势面分析模型法精度相对较差;反距离加权插值拟合法精度优于移动趋势面分析模型法;顾及变异函数选取的克里金插值模型法精度较高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拟合基于Sentinel-1A数据城区形变信息的缺失数据,以保证获取数据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