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不仅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还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房地产行业资金需求密集,而银行信贷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通过信贷约束来稳定房地产投资和消费行为,就成为政府平抑房地产价格的重要政策取向之一。与此同时,自2010年起发展迅速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开始引起学界目光的聚焦。由于政府对商业银行信贷体系的调控政策,影子银行正成为房地产行业另一重要的融资渠道,其与房地产价格的联系和对政策效果的冲击已不容忽视。宏观调控背景下信贷约束和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因影子银行的引入而更加微妙。通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信贷支持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经典经济学框架分析并构建加入影子银行的信贷与房地产市场的均衡模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基于我国2005-2012年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信贷体系与房地产价格都显示出顺周期特征,两体系在宏观调控形成的信贷约束下呈现互补替代关系,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信贷价格对房价影响存在差异且对调控的反应不同,信贷数量类因素与房价间的互动关系比价格类因素更显著和持续。基于结论,提出建议应继续坚持对于房地产行业逆周期的信贷调控措施,通过信贷约束稳定房地产投资和消费行为;信贷调控政策要同时针对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两个体系,并结合其他政策协同发挥效用;信贷调控政策的取向要以数量型为主价格型为辅,且应注意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