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人力资本与新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创业学习的视角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和全球经济环境的跌宕起伏,创业活动在现代经济中成为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如何有效鼓励创业并促进新企业成长已经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创业者个人特征能否影响新企业成长进而如何发挥影响,成为社会各界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   基于创业学习视角,本论文选择人力资本理论、经验学习理论和创业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考察了创业者人力资本与新企业绩效的作用关系,论证了创业能力在人力资本和新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创业者学习风格在其人力资本转化为创业能力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信息获取方式和信息转化方式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匹配关系。本文利用173份有效问卷,采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   通过对理论假设的实证检验,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有如下几点:   第一,创业者人力资本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创业能力的中间传导促成的。人力资本本身只是静态的信息存量,如果不加以利用,它的作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激活人力资本需要将之嵌入在创业者的行为中,通过创业行为的效率和效果来影响新企业的绩效水平。“人力资本-创业能力-新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揭示了创业能力的影响作用,也反映了人力资本与新企业绩效的作用过程,有助于深化对二者关系的认识。   第二,不同创业者人力资本对不同创业能力发挥作用。结论表明,由于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性质属性,不同维度的创业能力也表现出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不同类型的创业者人力资本对新企业绩效的具体作用路径是具有差异性的,有的通过个人相关能力的中间传导完成,有的则通过管理相关能力的传导实现。   第三,学习风格影响创业者人力资本转化为创业能力。人力资本的水平固然重要,但人力资本的多寡只是代表了创业者在初始信息存量上的差异性,最终能有多少人力资本转化为创业能力还要依据创业者在学习过程上的差异性。学习风格是“人力资本-创业能力-新企业绩效”传导机制中的核心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创业者人力资本和新企业绩效的内在联系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信息获取和转化方式与人力资本存在匹配关系。当信息获取的类型或者信息转化的类型与人力资本的类型匹配时,则创业者人力资本会更好更有效的提升创业能力的水平;当信息获取或转化的类型与人力资本不匹配时,则会削弱人力资本对创业能力的提升作用。由此可见,信息获取方式和信息转化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关键看它们是否与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类型相匹配。   本论文的价值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针对忽视人力资本利用过程的不足,揭示其与学习风格的匹配关系。本文弥补了以往研究只考虑创业者在人力资本初始存量上的差异性却忽略了人力资本利用过程差异性的弊端,通过考察学习风格与创业者人力资本的匹配关系,深化了对创业者人力资本与新企业绩效关系的认识。第二,针对专门技能测量缺乏情境化的不足,将创业能力纳入分析框架。本文克服以往研究对于专门技能的考察无法体现出在创业情境下的能力特征的问题,揭示了创业者人力资本究竟如何作用于新企业绩效。第三,针对概念界定泛化的缺陷,聚焦于核心的创业者人力资本。本研究聚焦于较为核心的创业者人力资本变量开展研究,克服以往研究对创业者人力资本的界定过于分散的问题,有利于深入剖析创业者人力资本和新企业绩效的作用关系。   本论文共分七章,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意义,介绍了研究内容和方法,并从总体上概括论文研究过程和框架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是对本研究相关理论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和评述,概括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依据理论推导,构建了创业者人力资本、创业能力、学习风格和新企业绩效相互作用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第四章介绍了研究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流程、发放和回收情况、样本数据的主要特征以及本研究将运用的统计方法。第五章是实证分析部分,利用调查数据,对创业者人力资本、创业能力和新企业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六章也是实证分析部分,同样利用调查数据,对创业者人力资本、学习风格和创业能力之间作用关系的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归纳出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提出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明确学术贡献和实践价值,并指出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如何让家庭深度参与学校教育之中,前人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何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统一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宜昌高新区教育人结合时代特征,对家校合作共育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实践。树立三结合大教育观  宜昌高新区教育人提出教育必须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大教育观,并就能很好地践行“三位一体”大教育观据实提出了三步走战略:一是由区妇
期刊
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基础上,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一系列金融工具
本文研究的好美家装潢建材超市公司(简称“好美家”)是本土一家以上海、长三角地区为主要发展区域的大型专业连锁超市公司,主要经营装潢建材和家居用品,并提供居室装潢设计的服务
“家校共育”,就实施主体而言,家庭进行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家长,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共育”的前提是“共进”,需要家长和教师具备基本的家庭教育或家庭教育指导素养,在同一认知频率上实现“同频共振”。家校双方单独某一方进步或双方进步差距较大,都容易造成“沟通鸿沟”,无益于合力共育,甚至会造成家校矛盾。从这个维度上说,家校共育可以归纳为两个核心基础问题:一是如何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二是如何提升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阶段的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最终要聚焦于课程教学变革中,这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虽然教学改革已取得了重大进步,但还存在诸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教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不强等问题。各级各类教育应继续着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
期刊
“未来学校行动研究”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由刘坚教授提出并任首席指导专家,由“我们工作室”实施,目标是“创办有未来的学校”,宗旨是“以研究推动学校变革。” 目前,“我们工作室”结合核心基地学校的近十年的实践,已梳理出可操作、可复制、可传播的阶段性成果,在学校治理、教师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德育路径、评价体系、空间规划等方面形成系统。  根據马斯洛的需求原理
期刊
教师观察解读学生的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反思和研究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是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教育叙事研究为每个教师主动有序地发展提供了有效方法和载体,为教师的发展插上翅膀。  教育叙事研究能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感和幸福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教师具有职业价值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因。在教育叙事研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