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PO、IL-11、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既往亦称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儿童和成人均可获病。早先ITP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减少,近年研究表明,许多患者存在血小板的生成不足。本实验从促血小板生成和血小板破坏两方面着手,探讨ITP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介素-11(IL-1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的意义以及与血小板(PLT)、巨核细胞(MK)数量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ITP患者治疗前、20例ITP患者治疗后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PO、IL-11、TNF-α水平,同时使用自动血细胞仪计数其血小板,电子显微镜下人工计数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结果ITP患者治疗前血清TPO(542.32±97.37pg/ml)、TNF-α(278.15±68.02pg/ml)较对照组(60.40±5.07pg/ml,66.95±10.57pg/ml)有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356.06±33.64pg/ml,88.51±25.36pg/ml)显著降低(P<0.01),TPO治疗后较对照组仍较高,TNF-α治疗后则与对照组无差异;血清IL-11治疗前水平(343.33±81.63pg/ml)显著高于正常水平(83.05±7.21pg/ml)(P<0.01),但低于治疗后水平(653.84±86.88pg/ml()P<0.05);ITP患者骨髓MK数量(262.20±86.37个/片)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28.40±8.23个/片);治疗前各因子水平与PLT、MK无明显相关,治疗前IL-11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11,P<0.01)。结论ITP患者外周血治疗前TPO、IL-11、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水平,且IL-11、TNF-α水平正相关;治疗后TPO、TNF-α降低,而IL-11继续升高。以上结果提示三种因子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其检测对ITP有一定的辅助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意义。
其他文献
穆索尔斯基在声乐套曲《死亡歌舞》里用诗和音乐共同创造了一幅死亡的画面,那不是抽象的、没有时间、没有形状的静止的死亡,而是死亡的过程。死亡本身被表现为永恒的,有形体,
【正】 一南京博物院于1951年春在江宁湖熟镇附近秦淮河流域首次发现"台形遗址"15处,1957年在苏皖宁镇山脉地区4000平方公里以内普查时,又发现同类型遗址139处,1959年春因探
<正>小儿多动症又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轻微脑损伤综合征,是行为操作及行为执行机制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活动多动,行为冲动性以及伴随学习困难和情绪异常等,智力正
<正> 第三届全运会体操比赛于1975年9月13日至9月26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比赛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等29个单位,323名女运动员,台湾省运动员第一次参加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针灸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的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瘤体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