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第二语言习得视角下的佳音少儿英语教材《Joy of Learning》评价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英语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近年来,市面上各类英语教材五花八门,让人难以选择。英语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探求符合儿童语言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儿童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对外研社出版的《Joy of Learning》进行了评价。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Joy of Learning》,是2001年正式由成都佳音英语学校引入并作为5至12岁儿童的培训教材投入使用的,本次研究的对象是《Joy of Learning》全部12册教材,笔者对其进行了理论性的整体评价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情况评价。本研究旨在从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出发,通过对《Joy ofLearning》的研究,探求英语教材的选择对儿童第二语言发展的影响力,力求找到符合儿童语言学习规律的英语教材,为我国的儿童英语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也为广大培训学校和家长在选择儿童英语学习教材时提供建议和意见。
  教材评价的步骤分为:第一,通过阅读文献,总结出儿童二语习得在语音、语义、语法、语用这四方面的规律。第二,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配套资源,对教材的目标、内容和材料的呈现与表达进行理论性和整体性的评价。第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教材使用者对该教材的评价,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21.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总结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评价。第四,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研究发现《Joy of Learning》主要具有以下优势: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儿童语言认知发展特点和儿童二语习得规律;教材知识的呈现与表达有助于激发儿童语言学习的动机;教材目标的设置有助于儿童自信心的塑造;教材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文章结构上,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述教材评价的背景、意义、及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为主题论证,综述国内外对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界定教材的相关概念以及儿童二语习得的特点和规律,由此对《Joy of Learning》进行整体性和理论性的评价,并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对《Joy of Learning》进行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几个方面的评价和研究,进而对该教材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第三部分为结论,提出研究发现、研究局限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20世纪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主力军,不仅在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上占了绝大多数,而且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地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重要任务。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与其自身的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因此,开展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当
回忆作为对过去事件的概括和重构,从来与文学密不可分。本文从回忆书写的角度切入,探讨杜甫诗中诗意指向过去的个人亲历性的回忆诗歌。  杜甫往往因凝结往事的事物、时序与节日、地点、相似与相对情景这四种触点触发回忆,创作出触发性回忆诗歌。其回忆诗歌按照主体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自传性回忆诗歌、时代与社会回忆诗歌两类。通过这两类诗歌可以了解诗人的足迹和心迹,亦可以了解时代发展的脉络。在自传性回忆诗歌中,青壮年时
学位
《通监》胡注一书内容丰富,徵引广博,可与《史记》《汉书》旧注形成对比,以资校勘、考证之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胡注成书年代所见《史记》《汉书》版本较今之传本可能更爲完备,其注引内容与通行本之《史》《汉》旧注进行对比,则可观各注文字同异,以备校勘。同时,胡注所引《史》《汉》旧注在内容、体例上与胡注存在着互相因袭、互相补充的联系。其中一大特点,是胡氏之注引《史》《汉》旧注时有化用注文之习。即其在文
《汉书》蔡琪本是南宋重要的《汉书》版本,延续庆元本一脉,又爲白鹭洲本所覆刻,其价值不可低估。自庆元本注末始保留宋祁、三刘等诸家校语,然不少校语庆元本未收而蔡琪本存;蔡琪本刻工精良,精於校勘,虽有部份卷次残缺,但保存相对较爲完整;蔡琪本流传不广,对其进行的研究较少,其中不少价值尚待被发掘。本文以《汉书》蔡琪本为研究对象,列出版本异文,详加考辨,希望能爲点校本《汉书》的修订和《汉书》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学位
《史记》成书至今,版本众多。元刻彭寅翁本是现存最早的三家注本《史记》之一,在三家注本中具有承前启後的意义。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修订本《史记》是目前《史记》版本校勘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本文将彭寅翁本《史记》列传与修订本进行对校,以蔡梦弼本、耿秉本、黄善夫本、凌稚隆本、武英殿本等爲参校本,同时参考前人成果。正文分爲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彭寅翁本刊刻过程中三家注的增删体例进行概括,另一部分是对彭寅翁本
学位
通过对《开元占经》称引《史记》《汉书》《後汉书》的材料,与修订本《史记》、点校本《汉书》、《後汉书》之比对研究,指出《开元占经》与“三史”在文字方面的差异及讹误,对标点及校勘等问题提出质疑,并做出一定程度的探讨。  其中《占经》不误,而今“三史”本有误的地方恐有五十余条。而《占经》本误之处,发现其讹误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与《占经》此书的编纂有关,既爲汇编之书,其内容多有前後重复之处,而在重复之中
[db:内容简介]
本文基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比较《红楼梦》中英文版本,研究其回目翻译,探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使文化信息等值。《红楼梦》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红楼梦》的主线是宝黛爱情,但其文学价值和文学地位是由其极高的语言艺术和其暗含的更深层次意义所决定。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文体,回目是其与其它文体的显著区别。回目位于每章开头,通常是两句对称的话语,具有预叙功能。《红楼梦》
本论文以女性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选取女性主义理论中的马克思女性主义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以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女勇士》中的女性角色的解读和剖析,分析历史社会背景与矛盾,人物形象和性格,探讨悲剧根源与表现,寻找种族前途与出路,探寻汤亭亭在《女勇士》中对早期华裔少数族裔女性的独立、自强、发展问题方面的思考以及华裔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解决方法。  论文对汤亭亭的生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1947年,美国数学家、工程师沃伦·韦弗与英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安德鲁·布思提出了以机器进行翻译(简称“自动翻译”)的设想,自动翻译从此步入历史舞台,并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发展道路。此后65年来,自动翻译成了国际学界、商界甚至军界共同角逐的必争之地。自动翻译是涉及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性课题,被列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