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系列区域性的金融危机,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每次危机的背后,无不有“热钱”在兴风作浪,“热钱”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热钱”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以求获利投机。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中美利差,是“热钱”流入规模急剧扩大的直接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为拯救市场,美联储多次降息,释放出大量“热钱”。而在此时,中国央行因多次加息,导致中美利差反转并逐渐扩大,人民币升值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热钱”套汇冲动。“热钱”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地下钱庄等渠道大量涌入中国,增加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我国股市、楼市甚至国民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而由于其流动迅速、隐蔽等特点,使得相关部门面临着监管的难题。尽管国内主管部门也相应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控制“热钱”流动,规避风险,但目前国内已有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显得散乱无序,有亡羊补牢之虞。因此,建立一个未雨绸缪、多层次、体系化的资本项目外汇资金管理制度刻不容缓。我国必须完善对“热钱”的监管体系,防范“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通过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把“热钱”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法学、经济学的原理,采取比较分析方法、文献资料法分析了目前我国“热钱”的状况及危害,并对“热钱”的法律监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热钱”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热钱”的概念、特点、流入我国的原因,在国内流动的渠道和在国内市场的分布以及“热钱”流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热钱”法律监管的现状及必要性,对我国“热钱”法律监管的法律框架和法律规定进行了阐释。从国家金融安全和资本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的角度,论述了“热钱”监管的必要性。从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两个方面论述了现有监管主要法律制度及措施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研究了我国对“热钱”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随着我国资本账户的逐步自由化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国际“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完善法律制度是防范“热钱”投机的根本保障。本文针对我国“热钱”法律监管的现状,在借鉴各国监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热钱”法律监管制度(主要是金融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加强“热钱”监管的合作以及加强对重点行业“热钱”监管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