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VEGF-C及P27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明确二者与口腔鳞癌组织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它们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口腔鳞癌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口腔鳞癌、20例正常口腔组织中VEGF-C及P27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标志物与口腔鳞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按每张切片的着色深浅及阳性细胞比例计分。所得结果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Spearman秩相关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胞膜和胞质内出现明显棕黄色颗粒者为VEGF-C阳性细胞;在胞核内出现明显棕黄色颗粒者为p27阳性细胞。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口腔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于正常口腔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EGF-C及P27的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按病理分化程度,低分化组VEGF-C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64.85%)(P<0.05);低分化组P27阳性表达率(7.69%)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48.65%)(P<0.05);在临床分期方面,Ⅲ+Ⅳ期组VEGF-C阳性表达率(95.65%)明显高于Ⅰ+Ⅱ期组阳性表达率(55.56%)(P<0.05),Ⅲ+Ⅳ期组P27阳性表达率(4.35%)明显低于Ⅰ+Ⅱ期组阳性表达率(66.67%)(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61.76%)(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27阳性表达率(6.2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52.94%)(P<0.05)。3.VEGF_C和P27蛋白两者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水平成负相关(r_s=–0.328,P<0.05)。结论:1. VEGF-C在OSCC中呈高表达;P27在OSCC呈低表达。VEGF-C的高表达与P27的低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是密切相关的,可作为反映一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3.VEGF-C及P27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4.临床上单独或同时分析这些标志物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的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判断预后以及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