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水分是制约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因子,也是制约该区农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土壤水分的不足,近几十年来建造的人工林很多生长不良,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研究人工林下土壤—水环境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林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最南部的西安地区不同人工林下0-6m土壤水分的测定,研究了该地区正常年份和丰水年人工林下的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干层中水分的恢复,干层分布范围以及发生的主要原因等问题。本文研究的样品利用轻型人力钻采取,钻孔深度为6m,采样间距为10cm,每孔采样60个。土壤含水量的测定采用了被认为是准确可靠的烘干称重法。所选研究地点包括西安南郊吴家坟,曲江池,灞桥区邵平店,高陵田家村和临潼斜口、白庙等。所选林地树种有梨树林、杏树林、苹果林和法国梧桐林、杨树林、雪松林、中国槐树林等。此外,为便于对比,对荒草地和农田的土壤含水量也进行了一些测定。由于西安地区2003年平均降水量为883mm,比正常年均降水量(600mm)高283mm,属于该地区的丰水年,又因为西安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以2003年5月为界,2002年初到2003年5月之前的土壤含水量为正常年份的土壤含水量,之后为丰水年土壤含水量。经过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与分析,得出了以下资料和认识。 (1) 前人己查明土壤干层在延安及以北地区广泛存在,但对土壤干层向南分布的具体范围以及关中地区人工林下是否存在土壤干层则未见报道。西安地区田间稳定持水量约为12%,因此把约150cm以下含水量低于12%的土层都可以看作是土壤干层。正常降水量条件下高陵法国梧桐林约150-400cm之间土层含水量为9.3%,曲江池和吴家坟15龄、10龄和6龄苹果林地的200-400cm之间土层含水量分别为9.2%、9.4%和10.5%,临潼斜口16龄梧桐林和15龄杨树林约150-400cm之间土层含水量为9.3%和9.2%,临潼白庙16龄中国梧桐林和14龄杨树林150-400cm之间土层含水量为9.0%和8.7%。以上数据表明,西安地区在正常降水条件下,各种人工林下150-400cm土层范围内水分含量普遍低于10%,出现了明显的土壤干层。由此可以确定,人工林下土壤干层分布的范围已经到达黄土高原最南部的西安地区。这一新的认识对揭示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形成原因和植树种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