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一国经济体系的核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而金融就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的媒介,它连接着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但与之相伴的是金融业的高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在经营中必然存在,无法消除,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对它加以管理和控制。对我国来说,自从加入WTO至今已6年了,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这样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而风险也会随之增大,如何有效的防范风险,促进金融业的良好运行,是考验我们的金融监管者的重大问题。而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形势风云变幻,金融自由化、一体化程度加深,金融创新不断展开,金融混业已成为世界之大趋势,而我国的分业监管体制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显然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需求。因此本文意在总结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期能更好的为金融业服务,为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金融监管的概念、目标、原则等基本理论,并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分析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分别介绍当代世界上金融监管的两大典型模式—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进而总结出这两大成功模式给我国的启示。第三部分:通过介绍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进而指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存在的不足,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自己一些初步的完善建议。当然,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是各方面共同作用的有机整体,监管者需要做足内功,提高素质和监管水平,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良好的自律自控制度,而整个社会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则是推动金融监管不断前进的动力。选题意义:金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我国的金融业还不是很发达,金融监管的水平也不高,但随着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完全开放,我国的金融业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和更多的风险,不仅对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对我们的监管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本文认为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找出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完善,以更好的应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是我们不容逃避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学科交叉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国家比较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比较分析的方法,旨在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监管体制,更好的为整个社会经济服务。创新点: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经济学和法学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二,对国际金融监管采取了动态的连续跟踪研究,从而总结出国际先进经验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三,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利于我国监管水平的全方位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区甲状腺下动脉及其分支与喉返神经的解剖关系,为临床甲状腺术中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
<正> 我在讲“痹证”病证一课的过程中,对痹证的分类问题有点不成熟的想法,现叙述如下。古代医家对痹证的分类固属繁多,而目前的中医院校的《中医内科学》教课书中对痹证的分
期刊
目的从文献引证的角度了解《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正>从社会理论的角度来审视,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否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它涉及教育改革的道德正当性问题;二是能否对积极支持并参与教育改革
<正>北美是我国进口木材的重要来源地。多年来,中美木业贸易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供销产业链。近两年来,北美木材对华出口量再创历史新高,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目的:观察中医清泻法对梗阻性黄疸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大鼠分成4组,即模型清泻法组、模型西药组、模型对照组、空白组,模型清泻法组、模型西药组、模型对照组开
<正> 1 森林资源情况 根据2000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中国的森林总面积为1.536亿hm2,森林覆盖率为16.5%。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2hm2。林分面积为1.343亿hm2,占森
当今中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国际收支出现了失衡。本文主要运用实证的方法来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中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何种影响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中间业务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发展热点和竞争焦点,其中积聚的风险也日益突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日益紧迫。中间业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视觉修辞的概念,并通过对修辞、广告及视觉传达的历史地回顾,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视觉修辞的产生背景。通过对优秀视觉传达作品的分析,比较了视觉修辞和语言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