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膜表面带有活性基团-羧基,适合用作酶固定化的载体材料。因此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膜,并以其作为脂肪酶的固定化载体,利用其极高的比表面积,提高固定化酶的载酶量。但是作为一种合成聚合物,这种膜材料存在着生物相容性较差等缺点,使得酶分子与载体材料间会产生非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酶的失活。为了提高固定化酶的活性,本论文又采用表面仿生修饰的方法,将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别引入到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膜表面,在膜材料表面构建仿生修饰层,为脂肪酶(来源于Candida rugosa)营造一种生物友好的微环境,使酶的活性提高。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即用蛋膜素和胶原蛋白分别修饰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膜,期望能得到载酶量和保留酶活都比较高的固定化酶膜。具体内容如下: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膜,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纺丝液浓度和电压对纳米纤维直径的影响。用碳二亚胺法活化膜表面羧基,将脂肪酶固定到纳米纤维膜的表面,讨论了膜材料的不同形态结构对固定化脂肪酶活性、载酶量、反应动力学参数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由于纳米纤维膜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固定化酶的载酶量显著增加,从中空纤维膜的2.36mg/g提高到15.2mg/g。但与自由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活性大大下降,酶活性保留值仅为15.0%。固定化后,酶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其中在50℃下处理120min后,固定化酶仍有63%的活性。用碱水解法从鸡蛋膜中提取蛋膜素,并将其用碳二亚胺法引入到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膜材料表面的化学变化。用戊二醛法将脂肪酶固定于蛋膜素修饰的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研究了蛋膜素修饰对固定化脂肪酶活性、载酶量、反应动力学参数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蛋膜素修饰后,膜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得到改善,固定化酶的活性提高,由未修饰膜的15.0%提高到20.4%。载酶量和热、重复使用稳定性与未修饰膜相比基本不变。将胶原蛋白用碳二亚胺法引入到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用FT-IR表征了膜材料表面的化学变化。用戊二醛法固定脂肪酶,研究了胶原蛋白修饰对固定化脂肪酶活性、载酶量、反应动力学参数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胶原蛋白修饰后,由于膜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极大改善,固定化酶的活性提高为61.7%。固定化酶的载酶量有所下降,为9.07mg/g,热和重复使用稳定性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