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社会空间是经济社会结构在物理空间上的反映和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单一的以单位大院为特征的城市空间格局被打破,城市空间表征变得多样化,在这个城市空间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大量的外来人口处于一种被排斥状态,从他们在城市空间分布来看,大多处于一些劣势区位并与城市居民形成一定程度的隔离,这种空间上的隔离对于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从目前有关外来人口城市融入的文献中,从空间角度进行研究的比较少。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把研究的视角放在外来人口的城市空间上,研究他们与城市居民在各类城市空间上的隔离状况以及这种隔离状况是否会对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水平造成影响。本研究以西安市外来人口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宏观方面主要研究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变动情况及特定群体的空间隔离状况,重点是对1978年以后的城市空间变动进行分析,利用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十年间西安市外来人口的集中和隔离状况;在微观层面上进行了具体的实地调查,利用调查资料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描述外来人口在职业空间、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三个维度上与城市居民的隔离程度,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空间隔离对外来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从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变动来看,严格的等级制度对传统时期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不同等级身份的人占据着城市的不同空间,并且有着严格的空间隔离;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城市空间格局主要与单位制有关;改革开放后,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变得多样化,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有产业结构调整、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社会阶层分化。西安市的外来人口在2000年到2010年有大幅度的增长,在区域空间分布上,雁塔区绝对数量为最多,碑林区密度最高,从集中程度上,以雁塔区最为集中,从隔离程度上,碑林区的外来人口隔离程度最高。外来人口城市空间分布的动力来自社会结构和外来人口个体两个层面。外来人口在职业空间、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隔离,基于外来人口立场和城市居民立场所表现出来的隔离程度有所差异,从城市居民立场看,二者的隔离程度更高一些。居住空间隔离和职业空间隔离对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总水平均有显著影响,另外,人力资本因素对外来人口城市融入水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消除空间隔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但消除空间隔离并不是机械地强制性地将外来人口和城市居民混杂在一起,而是将着眼点放在消除造成空间隔离的制度性或政策性因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