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以欲望的符号作为切入点,对马克思·恩斯特及其生命中女性的艺术做比较研究,以透视欲望在整个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复杂性、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真实历史现状及其艺术特征。本文对存在于目前的超现实主义研究,尤其对弗洛伊德的神化和主导性提出质疑;同时,也对存在于女性艺术研究(包括超现实主义女艺术家)中的“女性特质”本质论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应该把超现实主义(包括女艺术家)放入二十世纪整个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应该把超现实主义男性和女性艺术家放入真实的历史语境中,寻找到他她们之间所存在的共性、差异性及其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本文综合运用了社会学分析、图像学分析、心理学分析及女性主义分析的研究方法。分别考察了:二十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状况及其对两性的要求、对性的态度,超现实主义对性及其欲望的本质认识、对女性的态度;接下来对超现实主义性及其欲望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梳理,主要从三个方面:欲望与弗洛伊德、欲望与性暴力、欲望与神秘,在这其中,分别探讨了男性与女性艺术家如何进行各自的艺术实践与创作、他她们艺术语言的共性与差异性及其形成的深层根源是什么。从上述分析最后得出:一,超现实主义是一个复杂的运动,它自始至终以欲望去开启崇高革命目标之门。对欲望的探讨,它不仅仅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它还受到前代(或当代)文学思想大师及当代知识时尚的影响,受到宗教、神秘、神话等影响;二,超现实主义不是一个神话,它无法摆脱强大的无形意识形态,无法摆脱传统文化、社会所赋予的角色及两性的从属性模式,这对超现实主义中的男性与女性艺术家等同,由此使得:一方面,他她们对欲望的理解与表现有着密切关联性,复杂纠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在同一个艺术流派中,由于性别不同,对欲望的理解与表现确实存在差别,女性艺术家在质变的边缘,但没有完全游离开去。本文通过“欲望的符号”,对恩斯特及其生命中女性艺术所做的比较研究,揭示出超现实主义运动及其艺术实践的复杂性和潜在根源;揭示出男性与女性艺术家在社会生活及艺术创作中的复杂性;揭示出在女性主义研究中,本质论的思维常常会妨碍人们去客观认识作为创造主体的困境(女性作为主体时尤其如此)。上述这些无疑对超现实主义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及当代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