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层控制的业务自适应OFDM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趋融合,有限的频谱资源与用户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亦日渐突出。如何更有效率地使用信道频谱资源,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自适应OFDM调制系统以其高效频谱利用率等优点给频谱资源有限的无线通信领域注入了生机。本文首先介绍了自适应OFDM技术和跨层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阐述了自适应OFDM调制技术的原理和经典算法。之后本文基于FPGA+MCU硬件平台,在跨层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OFDM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了该系统的整体框架,并制定了MAC帧结构和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格式。系统所采用的自适应算法为改进的简单分组比特算法,理论上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4Mbps。本文还对该系统中的调制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制订了总体实现框架和系统参数,设计了信道编码、星座映射、导频调制、子带预均衡、循环前缀插入、前导序列构造、可配置IFFT/FFT、插值滤波器等模块的详细实现方案。最终,论文在Altera公司的Quartus II平台上,选择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CycloneIII系列FPGA芯片,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了该系统的调制器,并在ModelSim上进行了仿真。其中的IFFT模块使用高效低资源占用的可配置IFFT/FFT软核实现。该软核采用按频率抽取的基-22算法、改进的单通道延迟反馈(SDF)结构,能够很简单地配置成2n(n [3,12])点的FFT或IFFT,最高工作频率可达306.30MHz。实现后的自适应OFDM调制器可以通过高速串行通信接口从MCU接收MAC数据帧,然后根据MAC帧中包含的自适应参数对这些数据进行调制。所实现的基于跨层的自适应OFDM调试器,能适应复杂无线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激光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雷达产品在大气探测、环境监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全光纤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以其测风精度高、空间分辨率高、激光器功率小、
自从1998年Watts和Strogatz的小世界与1999年Barabási和Albert的无标度网络模型问世以来,人们对复杂网络的理解与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采用复杂网络模型对现实生活中的网
随着智能电网进程的加快,电力通信网络服务面临从SDH技术向IP分组技术的升级。大颗粒、多类型网络业务的出现,迫使以时分复用为核心的电力通信传输网向统计复用进行转变,这就为PTN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通常情况,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等电力系统实时性业务采用时分复用技术来构建传输通道,此类业务对时延的要求极高,这对传输通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提出了挑战。PTN承载此类实时性业务需要具备充分的理论支持和
为了改善当前无线频谱利用率低下的现状,人们提出了认知无线电的概念,通过频谱共享的技术,可有效提高无线频谱利用率。快速可靠的频谱感知技术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重要前提,因此,本
普遍存在于家庭中的种类繁多的智能设备如: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虽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存储和计算资源的浪费。因此,构建一个互联互通、信息资源
视频序列图像运动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视频监控、军事侦查、医学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视频图像可以看作随时间变化的静态序列图
人脸识别作为生物特征技术与计算机视觉等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人工智能、安全监控、人机接口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撑,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现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人员对大规模网络实验平台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构建真实网络环境的代价过于巨大,所以网络仿真和模拟平台在网络研究中得到普遍应用。本文研究这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背景和现状,主要阐述了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光纤中的布里渊散射特性,揭示了其与温度和应变的关系。分析了基于编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逐渐加大,网络结构逐渐复杂,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相应较大,迅速判断故障点并处理故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重要保障。但是,现有的电力系统办公软件要求用户必须在电脑前才能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析及处理,导致处理配电网故障的效率不高。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独立的操作系统及强大的终端处理能力,使得移动办公成为现实,用户可以在不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办公,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