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研究(1927—1934)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815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苏区,又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带领广大工农群众创建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人积极领导赣西南、闽西地区农民发动武装暴动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方工农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结束时,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大约持续了十年时间。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宣告失败,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被迫从中央苏区撤出,中国共产党逐渐丢失中央苏区转而开始了三年的艰苦游击战争。因此,本文将主要时间线设定为1927年至1934年,试图在收集和整理有关中央苏区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中央苏区土地法制展开深入而细致的探讨与研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土地法制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曲折发展的创建过程。在《井冈山土地法》基础上颁行的《兴国县土地法》、《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土地法》与闽西“一大”《土地问题决议案》,使中央苏区的土地政策逐步显示出规范化和法制化。然而,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与指引下,以李立三和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先后在中央领导机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制定和实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波动与曲折。伴随党内对“左”倾路线的纠偏以及中央苏区土地斗争实践的深入,中央苏区的土地法制在曲折中仍然不断向前发展完善。在中央苏区之外,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还建立了十几个苏区,为了解决苏维埃地区农民的土地问题,各苏区都制定并实施了该区域的土地法令。对中央苏区土地法制与其他苏区土地法制进行共性分析与差异性比较,进一步凸显了中央苏区土地法制之间一脉相承、注重调查研究的基本特点。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废除了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解放和发展了苏维埃地区农民的生产力,而且为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制保障,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了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政权与威信。中央苏区的土地法制也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加强土地法制建设,解决农村新型土地问题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启示,如健全国家土地法制是引导农村深化土地改革的关键保障;注重实地调查研究是保证土地法制科学合理的基本前提;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法制的重要基础;推进和加强土地法制宣传是增进人民认同感的必要途径。
其他文献
河道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人类环境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现有河道治理技术存在耗能较大,环境相容性差,氮磷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沉水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Submerged Plant Microbial Fuel Cell,SP-MFC)具有可原位修复、结构简单、生态环保,氮磷去除效果较好等优点。因此,本论文通过构建一种SP-MFC,强化污染物去除效果,实现水泥同步修复并回收利用部分能量,从运行条件、
游戏自产生以来,就随人类社会一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体育游戏由游戏延伸而来,以身体活动作为游戏的早期表现形式,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寓学习于游戏的特点。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小学体育游戏化观念的提出,体育游戏的课堂教学运用备受关注。正是基于这样的环境,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知及运用为研究对象,以无锡市9所小学的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案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内容的传播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网络直播作为一种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模式在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普及。网络直播这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产生使得用户生成的信息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我国网络直播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
在艺术专业进行慕课的建设,是在各种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理念、方法和形式的改革。相对于传统课堂,慕课具有课程学习便捷、时空无限制、师生充分互动、实现个性化指导
平禹二矿回风井井筒已施工完毕,准备施工下部巷道,由于工序转换要对井筒的提升系统进行二次改装,但是平禹二矿回风井井下巷道只有1 500 m,工程量较少,为此设计2套解决方案,对
制定竞赛规程是组织运动会的前提,以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为着眼点,对高校田径运动会进行思考,认为高校田径运动会存在目标定位锦标化、项目设置专业化、参与对象精英化、激励机制
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是国内新近设立的一个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集花岗岩地貌、变质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构造地貌及丹霞地貌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论文详细分析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