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机器人拟人步态规划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y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足机器人具有较高地避障行走能力,能够实现在各种不同复杂地面上行走,在仿人双足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双足机器人拟人步态,使其实现稳定、快速、拟人行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研究了仿生机构的双足机器人稳定拟人行走步态的关键技术,主要通过研制仿生机构的双足机器人,深入研究双足行走步态稳定性、拟人步态规划与控制方法等。本文分析了人的下肢机构自由度分配及关节驱动方式,设计了具有14自由度仿生机构的双足机器人HEUBR 1。基于人的踝关节运动机理,设计了一种二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应用于双足机器人踝关节设计中。针对串联踝关节运动的不平衡性,优化设计了双足机器人并联踝关节机构,使双足机器人并联踝关节的运动速度和驱动功率峰值均较为平稳,通过在ADAMS中仿真实验,研究优化后并联踝关节的运动性能。分析了零力矩点(ZMP,Zero Moment Point)、压力中心点(COP,Center Of Pressure)的相互关系,得到了在双足机器人与水平地面无粘性力和无吸附力作用下双足机器人的ZMP即为COP的结论。针对拟人步态中支撑面的多种变化,提出了支撑区域描述方法,实现对多点接触时支撑多边形的区域描述;结合ZMP/COP、COG在支撑面内的位置,提出了基于ZMP/COP、COG的综合稳定性判据,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比传统的ZMP稳定性判据更能准确地评价步态的稳定性。分析了人的多种行走步态,提出了双足机器人按不同行走速度下的六种步态形式,研究了六种步态的膝关节转角、角速度、驱动力矩、足底支撑面变化及稳定裕度,分析六种步态对应的行走能耗比关系,比较了各种步态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针对传统的双足机器人采用无足趾屈膝步态行走,提出拟人步态规划方法,在空间三个平面上规划关键步态参数,采用三次样条拟合方法得到对应参数下的连续轨迹。通过调整腿长和足部角度参数可模拟人的多种行走步态,调整关键姿态下踝关节角度参数,能够保证双足机器人稳定行走。分析了传统精确跟踪COG轨迹和ZMP轨迹等步态控制方法,结合人在行走时ZMP平稳移动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移动可伸缩倒立摆模型,在约束平面内分析ZMP与COG的运动关系。提出无需精确跟踪期望的ZMP轨迹,但应在有效稳定范围内主动调整ZMP实现对COG轨迹跟踪的控制策略。提出了采用移动可伸缩倒立摆模型中伸缩杆驱动力补偿多杆模型中关节驱动力矩,实现了步态补偿控制。在双足机器人HEUBR 1样机的实验平台上,实现不同步幅下多种步态的稳定行走,比较了三种步态膝关节角度、角速度、驱动力矩、足趾关节转角变化,以及足底压力值、步态的稳定裕度,实验表明了二自由度并联踝关节运动性能的改善,步态的综合稳定性判据的准确性,验证了拟人步态规划与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玉米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具有食用、饲用价值和多种工业用途,在我国农业乃至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需水量较大,耐旱性较差。我国的玉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不仅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监测企业战略和计划的实施,而且在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成为企业战略沟通和传达的有效工具,其重要性有日益提高
近年来,长螺旋钻孔机凭借其适应性广,施工环保等优势在桩基础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极具市场潜力的桩工机械。但是,由于是新兴的桩基础施工机械,对其提钻力认识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的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渐凸显,这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在考虑某化工厂巡检点巡检任务安排问题时,使用Floyd算法计算巡检点的两两最短路径(到达时间)矩阵和最短路径矩阵。搜索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后利用动态规划插入点算法排班,
利用2kg模拟焦炉系统进行煤、城市生活垃圾单独热解和两者不同配比下共热解实验,对所得焦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神华煤热解焦油成分主要以芳香烃(41.13%)和烷烃(30.79%)为主;生活垃
基于地貌学中的坡度理论,将坡度作为一种面属性,并结合古地貌分析方法,建立一种利用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层位数据进行高精度坡度属性计算的台缘型生物礁边界识别方法。综合采用
BIM应用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是指立足于三维数字技术之上,对建筑活动中从设计到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管理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的优势能够在于帮助业主方、设计方及
中国学者创立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以来,在多种农作物分子育种中得到应用。广泛的研究表明,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枝术与其他转基因方法相比.具有能直接得到转化种子,转化频率高,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