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EDC为偶联剂合成了月桂酸改性的赖氨酸接枝壳聚糖(LA-LysCS)和胆酸改性的赖氨酸接枝壳聚糖(CA-LysCS)。两种产物的结构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1H核磁共振谱(1H-NM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进行了表征。利用透析法使制备的双亲性高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胶束。以芘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临界胶束浓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ζ电位仪对胶束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亲性高分子胶束在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MC﹤2.3×10-2mg/mL)、粒径较小(﹤100nm)、能够对高脂溶性药物产生增溶作用,适宜作为药物载体。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制备了载药胶束:通过物理包裹法制备脂溶性药物盐酸米诺环素的载药胶束,而水溶性的丙戊酸钠则通过化学键连法接枝到双亲性分子上而形成。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实验在恒温振荡器(37℃, 60r/min)中进行,结果发现:物理包裹型载药胶束的释放行为与Higuchi模型相吻合,遵循扩散控制机制;而化学键合型载药胶束的释放与Peppas模型一致,主要由扩散和溶蚀共同控制。为了使载体靶向性更强,我们研究了脂质体与双亲性高分子复合的分层自组装胶束和混合型表面活性剂胶束与高分子复合的分层自组装胶束。脂质体的粒径随着蛋黄卵磷脂相对含量的降低而减小,混合型表面活性剂胶束也遵循相同的规律——随CTAB含量降低而减小。与混合型表面活性剂胶束作为内载体的分层自组装胶束相比,脂质体作为内载体的情况下胶束的粒径和形貌更好。双亲性分子通过与制备的磁性脂质体复合成为磁性载体后,再经叶酸和Tat修饰,最终构建成具有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磁靶向和跨血脑屏障的复合功能载体。分层自组装胶束的体内分布经锝标记后通过SPECT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具有复合靶向功能的分层自组装胶束可以较好地通过大鼠的血脑屏障,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是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