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在我国实施30多年来,侧重点从仅仅传授语言知识逐渐转变为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从近年来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来看,在各种技能中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写作。如何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许多教师也正在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它指在文化领域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意识,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类似遗传因子的基因,具有复制的特点。模因的复制性使人们逐渐重新认识了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模因论的核心是模仿,它通过不断的模仿,在感染者之间进行复制、流传并存活。模因的感染性使模因论与相关的语言学习理论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来加强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到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模因论以及大学英语写作的现状和教学模式,研究模因论及二语习得理论的输入输出过程,讨论语言习得与模因理论的关联,并将模因论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即模因传播过程的同化、记忆、表达、输出与二语习得理论的输入、记忆、互动、输出四个教学过程可以相结合。本研究以长春科技学院2011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两班7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验,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1、是否存在第二语言模因;2、模因写作教学模式能否更好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3、模因论在哪些方面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具有积极影响。实验中设定一个班为实验组,另外一个班为控制组。实验组接受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对控制组则采用传统写作教学法。笔者采用调查问卷,访谈,测试等方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实验组同学的普遍认可。2、和控制组相比,实验组同学的写作水平有一定的提高。由此可见,模因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是可行并有效的。当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