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英汉交替传译中如何对介词进行处理。交替传译是本科英专学生开启口译学习大门的重要环节。尽管与同声传译相比,译者面临的压力较小,但口译学习者仍然无法准确完整地表达原语意思。精力分配不足、英汉语言的特殊性以及口译员不能完整记录源语的关键信息等因素会造成逻辑不清晰、漏译或看不懂笔记等情况。其中涉及的原因是多样的,但笔者发现以往研究多集中关注动词、名词及形容词等实词,而忽略对介词的研究。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特征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两种语言的介词相差悬殊。英语介词量大、使用率高,如同关节一般,灵活多变,是造句组篇的重要纽带之一。但是汉语中介词表达能力有限,无法直接进行翻译。目前该领域的探讨不多,相关的研究还很薄弱。由于语言结构的特殊性,英汉口译的介词研究只存在于国内学者的探讨范围内且局限于对单个语篇进行实验研究。本文以丹尼尔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型为理论基础,旨在定量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定性的观察性文本分析。选取英语专业学习口译的本科生作为初探性实验对象,通过对实验对象的口译成果进行分析,证实介词作为问题触发因素给口译精力带来的消耗,并考察介词处理对交替传译的影响。其后,笔者透过收集真实会议录音材料,归纳总结出八种介词处理技巧,进一步探讨使用该技巧的原因,并尝试总结出一定规律,予以教学与实践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