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抒情小赋开始兴盛的魏晋,美人题材赋作的大批出现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从思想内容上讲,美人赋通过男性慕求美女表现作家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从而反映了魏晋重情感、个性以及玄思的思想风气:从艺术形式而言,美人赋所体现的华美性又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作为一个“文学自觉”时代的基本特点。本文从钱钟书提到的“企慕情境”入手,分析了美人赋模式化体制下所展现的作家理想追求的心理过程及实质,其中包含了企慕所带来的惆怅、阻隔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梦的多元效应。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美人赋铺饰美、铺饰情感的艺术特征。同时,本文将视角延伸到美人赋之外的诗、词、小说等文体,试图从中找出美人题材文学一脉相承的理想传统和精神内涵的衍变。认为在美人形象上寄寓理想人格、理想情操是美人题材文学一致的追求,其中宫体诗和唐宋艳词使其偏向俗艳;而明清风情小说则将这种理想推向实用化、世俗化,以此实现“企慕”之下的补偿功能。 魏晋美人赋是美人题材文学中最美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