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公民参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是衡量该国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政治生活日趋活跃,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方式和手段逐渐多样化。尤其是近几年,村民自治日益成为国家基层政权构建的重要形式,成为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重要途径,构建了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务以及地方公共事务的平台。但由于我国农民自身的因素及其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农民的有序参与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采用过程事件研究法,通过对中部某乡镇的土地征收事件的个案分析,探索乡镇场域内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原因、方式、路径。通过对事件的整个过程的再现,体现以农民为主体的公民参与的发展变化,即为什么参与、怎么参与、又如何会从常态的参与转向一种无序的参与,并试图分别从政府与公民的角度探讨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路径。
本文总的认为,公民参与的动力在于利益,经济利益的相关度越大,参与热情越为高涨;公民参与的意识在增强,参与方式在不断扩大;当公民不断增加的利益诉求与现实利益表达途径的有效性之间存在落差时,参与主体往往要借助体制外手段来表达利益。因此,要促进公民参与的有序发展,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与公民达成一种默契,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也正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与博弈中,演绎出了我国现阶段政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渐进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