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铸浇铸过程钢锭模底吹氩熔体凝固模拟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运用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的方法,用NH4Cl溶液模拟钢液,以空气模拟氩气,研究了模铸底吹氩钢液在浇铸凝固过程中不同条件下的气泡直径、气泡运动、NH4Cl晶粒的形核及生长行为、不同条件下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等。研究发现,当底吹气量为q=166ml/min时气泡的平均直径最大,为0.559mm~0.570mm;当底吹气量为q=76ml/min时气泡的平均直径最小,为0.516mm~0.521mm。对枝晶间距进行测量后发现,在不进行底部吹气时,枝晶的一次晶间距与二次晶间距都较大,一次晶间距的平均值为1.037mm、二次晶间距的平均值为0.188mm,枝晶结构较为稀疏,同时也会产生疏松的现象。在进行底部吹气时,随着气量由q=76ml/min增大到q=166ml/min,一次晶与二次晶的间距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在实验冷却条件下,当砖心距为L=60mm、底吹气量为q=166ml/min时的一次晶间距与二次晶间距最小,分别为0.555mm与0.136mm。表明进行底部吹气能有效的改善枝晶的组织结构,且随着气量的增加,枝晶间的结构会由稀疏变的致密,同时枝晶间产生的疏松现象也会减弱。在不进行底部吹气时,柱状晶较为发达,等轴晶的比例较小,仅为18.11%。在进行底部吹气的条件下,当吹气时间为t=15min,底吹气量达到q=166ml/min时等轴晶的比例达到了 37.80%。当吹气流量为q=76ml/min,吹气时间为t=25min时等轴晶的比例达到了 40.16%。凝固壳的厚度会因吹气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适当的增加砖心距与底吹气量可以有效的改善凝固壳上部较薄下部较厚的不均匀情况。在不进行底部吹气时,凝固壳在高度为H=50mm与H=300mm处的厚度相差为4.1mm;当底吹气量为q=76ml/min、吹气时间为t=25min时凝固壳在高度为H=50mm与H=300mm处的厚度差仅为1.5mm;当底吹气量为q=166ml/min、吹气时间为t=15min时凝固壳在高度为H=50mm与H=300mm处的厚度差仅为1.4mm。数学模拟中,在无底部吹气时,在钢锭模模型底部角部区域内流场会出现的小流速区。在进行底部吹气时,由于气泡对钢液的搅动作用,流场的流速会随着底吹气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甚至消除了流场底部角部区域内的小流速区。通过比较数学模拟与物理模拟钢锭模模型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曲线,两者的模拟结果较为一致。在数学模拟气泡运动时发现:在进行底部吹气时,液体上升流股对小气泡的吸引作用会使气泡柱呈现偏移或弧形弯曲的趋势,在近液面处由于上升流股对小气泡的控制能力减弱,会出现弥散的现象,随着底吹气量的增加,大气泡的上浮速度较快,气泡柱的弯曲程度降低。用温度云图的形式展现出了钢锭模模型内的温度场变化情况,在无底部吹气时,当凝固时间达到995s时等温线呈“U”型,且随着凝固时间的推移“U”型等温线的底部自下向上运动,两侧由外向内运动。在底部吹气时,当凝固时间达到1995s时,在模型底部及四周的区域才出现明显的温降现象,随着凝固时间推进温降越来越明显,“U”型等温线的下部相较于无底部吹气时宽且运动较为缓慢,说明了在吹气情况下的模内温度梯度要小于不吹气情况下的模内温度梯度。
其他文献
黑体空腔传感器在钢水连续测温中是一次性的消耗元件,因此黑体空腔传感器的寿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钢水连续测温装置的使用成本。黑体空腔管是黑体空腔传感器的导热管,由一次成型工艺加工而成。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包裹金属陶瓷粉末的胶套老化,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加工成的生料的外表形状偏离正常值。形状不均的生料黑体空腔管不仅在加工成为熟料的过程中容易碎裂,即使没有碎裂且被安装到传感器中,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也会
光催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有着很大的研究前景及应用价值。硫化镉(CdS)作为一种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其合适的带隙(2.4 eV)和高的光催化活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其容易发生光腐蚀和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效率高的缺点阻碍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开展了提升CdS光催化性质的研究。并且通过XRD、SEM、TEM、XPS、BET、Tafel等表征手段和光催化性能测试研究了催化剂的晶
栀子花为茜草科栀子属香花植物,又名栀子。栀子种类品种按其经济价值有食用、药用、日用化工、观赏之分,观赏栀子在应用中能否有理想的美化香化的景观效果与其科学的配植方式与养护措施密切相关。而不同配植方式的光环境差异明显,以致影响其在园林中的合理应用与科学养护,所以研究观赏栀子对不同配置方式的生理响应机制很有必要。本研究选择大花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grandiflora
人体行为识别是动力型外骨骼机器人系统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行为识别对人机交互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围绕人体下肢行为识别的目的展开,提出了一种融合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与多通道轨迹(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的人体下肢行为识别系统方案,同时基于嵌入式技术,设计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便携式人体行为识别系统。基于本系统,通过对2通道表面肌电信号以及3通道加速度信号同步采集与处理分析,
氧枪在转炉炼钢流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二次燃烧氧枪又是一种在不污染钢液前提下改善转炉冶炼工艺的技术。单流道二次燃烧氧枪可以在普通氧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设计一定结构的副孔,不但增加主孔氧枪流股进行脱碳反应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副孔射出的氧气流股与炉内的一氧化碳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进而可以减少冶炼周期、提高转炉废钢比等。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已对转炉二次燃烧氧枪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多数停留在实验
60年代初我国已开始采用电渣重熔工艺生产军甲轴承钢,在生产过程中“三七渣”被广泛应用,其综合冶金性能较好,能有效去除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及硫等杂质元素。但是在冶炼过程中采用该渣系将挥发出大量的氟化物气体污染环境;熔渣的电导率大,造成熔炼过程电耗高;熔炼过程渣系成分变化较大,影响重熔工艺的稳定性;渣系中含有30%左右的Al2O3,熔炼铝脱氧轴承钢时,影响对Al2O3类夹杂物的去除效果。目前某钢厂在采用
硫化锰的形态与分布显著影响硫系易切削钢的切削性能及力学性能。一方面,硫化锰作为应力集中源可以割断基体的连续性,使得切削加工时更易断屑。另一方面,硫化锰作为塑性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极易沿轧制方向变形进而导致钢材力学性能各向异性。欲实现硫系易切削钢力学性能与切削性能的协调匹配,必须控制硫化锰夹杂物的形态及分布。本论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真空感应炉实验及热轧模拟实验,考察了脱氧方式及镁处理强度对不同状态下硫
GH984G镍基高温合金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成为先进超超临界电站用高性能新型耐热合金备选材料。镍基高温合金的熔炼工艺通常选择VIM+ESR或者VIN+VAR双联熔炼,电渣重熔和真空自耗重熔在熔炼过程中会出现黑斑偏析,严重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因此,熔炼工艺和熔炼参数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值模拟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已经成为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支撑点。本文建立了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一项颠覆传统制造理念的全新制造技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激光熔覆增材制造技术。作为该项技术中执行设备的关键部件,同轴送粉喷嘴对激光熔覆再制造零件的精度和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实现由载气携带的粉末颗粒在喷嘴内部进行圆周方向均匀分散,形成环形收缩均匀粉末帘从喷嘴出口与激光束同轴输出,材料利用率高,熔覆层具有各向同性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提高制造精度和质量的熔覆设备研究中的
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力学性能可设计等优点已在航空、航天等各种关键构件上广泛应用。螺栓连接具有便于拆装和维护的优点,成为了复合材料构件主要的连接形式。然而,当螺纹紧固件承受诸如冲击、振动和热负荷的动态外部载荷时,螺栓连接容易产生振动诱发的松动失效。因此,有必要对螺栓连接复合材料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相关的建模分析。螺栓连接结构的结合部承担了整个结构连接的性能和工作状态,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设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