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GB-D的移动机器人实时定位与建图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机器人目前正在从工业到生活中普及,其智能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化首先体现在对周围环境的智能感知上,智能感知是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化的基础。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是智能感知的基础和关键技术,对推动移动机器人智能化起着很大的作用。SLAM技术的核心是把环境和机器人的位姿作为一个整体,并一起作为系统的被估参数,即SLAM技术同时估计自身位姿以及环境地图,并利用环境地图进行自身定位。目前RGB-D相机的出现为视觉SLAM提供了新的传感器选择,相较于目前的单目SLAM技术具有的尺度不确定性来说,RGB-D本身提供了深度信息,很好的解决了尺度问题,而双目的深度获取需要大量的计算量,RGB-D相机利用TOF或别的技术直接获取环境深度,省去了很大的计算量。而RGB-D用于SLAM技术本身又具有很多自身独特的问题,需要去研究。本文首先对基于RGB-D的SLAM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自然路标的特征点提取,帧间运动恢复,关键帧检测,后端优化,闭环检测等。针对本文ORB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使用了高斯金字塔使得ORB特征具有了一定的尺度不变特性,并综合运用了运动模型进行预测,缩小了特征匹配的区域,加快了匹配速度。针对RGB-D深度信息具有很强的噪声,摒弃了传统立体视觉里程计3D到3D的运动恢复方法,使用了PnP基于3D到2D的运动方法,并根据三角化更新3D点,使得系统里程计具有了很高的精度。把闭环检测技术用于了里程计丢失情况,使得里程计具有了重定位能力。最后实现了基于RGB-D和具有可以导航的八叉树地图的SLAM系统,验证了基于RGB-D的SLAM技术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应用技术成果作为科技成果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用技术成果能否顺利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水平,影响着科技对经济发展
生物特征具有普遍性、独特性和在一定时间段内比较稳定等特点,在检测、跟踪和身份鉴别等领域中有重要地位,利用生物特征在图像或视频中检测、跟踪、识别的对象目标是目前研究热
人体检测是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视频监控,智能交通,机器人以及智能汽车,高级人机交互系统,人体运动分析和图像检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因此,近些年
随着网络、通信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视觉分析系统以其直观、方便和内容丰富等特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交通监控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然而,全天候监控捕
压缩感知理论在最近几年兴起,由于其打破了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限制,倍受各个研究领域的瞩目,在声纳成像、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目标识别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当前成像系统发展的
基于H∞范数的鲁棒控制理论是目前解决鲁棒控制问题的成功范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H∞范数只能用来测量两稳定系统之间的“距离”,而不能用来测量不稳定系统之
飞行/推进综合控制是未来飞行器控制发展的趋势。本文以遗传算法为优化工具,研究了飞行/推进综合控制系统的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种控制结构的控制器优化设计问题。集中控制将
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的最基本问题,但是目前大部分方法都是将样本数据直接投影到低维空间,并没有用到数据的局部结构信息。研究指出人脸图像在空间中往往呈现一种流形结构,即同类
漏钢是连铸生产过程中最严重的事故之一。通过安装在结晶器铜板上的热电偶可以检测结晶器铜板的温度,从而实现对结晶器的温度监控,并对漏钢进行预报。这种系统存在其固有的缺点
虚拟手术训练系统是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崭新应用。该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出在手术过程中的真实场景,主要用来完成帮助医学工作者的手术培训以及在手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