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口译习语英译过程的认知补充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议口译在各类国际会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会议口译中习语的出现总是给译者造成不小的困难,错译、乱译降低了会议口译的质量,因此有效地处理好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关联理论,聚焦习语口译这一特殊语言现象,通过对语料的采集、整理、分析来研究口译习语过程中的认知补充现象,探讨口译员在口译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认知补充,以发现口译理解记忆过程和重构产出过程中不同的认知机制,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帮助说话者和听众建立最佳关联,完成交际目的。本论文可为习语口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定性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运用归纳、演绎及语料分析等办法;以习语口译为研究对象,从政府会议领导人发言中收集了二十条左右的习语,对其进行详细分析解读。语料来源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这些素材为本论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经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口译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认知补充存在于口译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口译的过程可分为理解记忆和重构产出。在关联理论的支持下,习语口译的理解记忆过程的目的是寻找建立最佳关联,重构产出过程的目的是传递最佳关联。为了获得最佳关联,译员需要动用自己的语境假设进行分析、理解、整合等认知机制,从而各种认知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被激活、调动起来。2)在理解记忆阶段,译者的认知知识库、情景语境、话语语境需要积极地调动起来,充分进行认知补充,以理解抓住原语的交际意义。认知知识库包括世界知识,主题和术语知识。情景语境涵盖场景、说话者因素和观众反应。在这些认知因素的补充下,译者以最小的认知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建立译者与说话者的关联。3)在重构产出阶段中,认知补充中涉及两种语言的差异、文化语境、口译专业性、情感因素被激活,最终构建出符合目的语听众的译文。译者通过以上认知因素的参与,完善译语的质量,向目的语听众传递最佳关联,完成准确传递说话者信息的任务。
其他文献
制定了5XS―600振动筛试验台的整体设计方案,确定了各机构的结构参数及调整范围。对振动筛的运动机构进行了基于Simulink模型的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运行平稳,没有出
回指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回指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但这些研究大部分是从语言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来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回指的现象上的区别,对英汉回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向了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带着各种各样的机会也来到了每一家公司的面前,怎样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得到最丰富的信息,现在已经成为放在众多经营者面前的一种困扰。  怎样将信息引入公司,信息又将如何在公司内部共享,以及在物理上是如何实现的,这对大多数不从事IT领域的公司来说往往比较陌生。在此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公司办公环境的信息化方案——办公弱电综合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