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系统评估2004-2015年纲要目标实现、任务完成及实施效果情况,深入分析纲要实施对控制血吸虫病的影响,为血防工作提供参考。2.运用ArcGIS平台对各流行区血吸虫病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螺情、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的空间聚集性,找出血吸虫病高危区,为下阶段精准血防,重点施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回顾性收集血吸虫病疫情、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等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病情、螺情等变化,分析纲要目标完成情况。探讨“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防策略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2.收集整理2004、2008、2013及2015年湖北省63个县(市、区)的人群病情、家畜病情以及螺情资料。建立全省血吸虫病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运用ArcGIS10.1软件对血吸虫病流行情况进行空间分析。结果:1.中长期规划防治目标中,2015年有钉螺面积68470.10万平方米(占历史有螺面积的15.64%),比2004年减少了11451.35万平方米;2004-2008年,全省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3.90%、6.23%,下降为1.86%、2.20%,并于15年降至0.09%和0%;2008年全省疫区家畜圈养平均普及率为36.40%,其中普及率在50%以上的县有25个,2014年全省疫区家畜圈养平均普及率为37.22%,其中有36个县普及率达到了100%。并且在综合防治任务中(农业血防,水利血防,林业血防等)均高度完成。2.2004、2008、2013及2015年湖北省县级居民感染率、耕牛存栏数和有螺面积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呈现空间聚集现象。结论:1.湖北省于2008年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013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提前2年完成目标。顺利实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确定的目标任务。2.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具有空间聚集性,同时探测出各指标的低值聚集区和高值聚集区,进一步揭示了湖北省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流行的不均衡性,这种空间异质性提示湖沼地区钉螺分布环境较为复杂,同时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对该地区钉螺的扩散和分布以及血吸虫病流行影响较大,因此,这些区域属于防治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