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香萜类合酶基因的鉴定与表达调控分析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香是沉香属植物在受到伤害后产生的含有树脂的木材,作为中药材和熏香剂使用的历史悠久。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沉香的研究都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人工诱导结香技术方面,对沉香结香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研究较少。海南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是在我国境内生长的一种沉香属植物,也是我国药典规定的国产沉香来源植物。倍半萜类化合物是沉香的主要成分,也是沉香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但其生物合成和调控的分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萜类合酶(TPS)在倍半萜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在基因组水平上对TPS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并对其系统进化、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域、基因表达和调控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筛选到4个ERF转录因子并对其调控TPS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为揭示TPS在沉香倍半萜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也为建立高效的人工结香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海南白木香基因组数据和结香剂处理后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共鉴定了26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TPS基因(AsTPS1-AsTPS26)。AsTPSs基因编码的蛋白长度在325 aa-843 aa之间,多数为亲水的不稳定蛋白。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大多数TPS基因是倍半萜合酶编码基因,少数为单帖编码基因。进化分析表明,26个AsTPS基因分布在TPS-a、TPS-b、TPS-c、TPS-e/f和TPS-g五个亚组之中,其中TPS-a为最大亚组,包含了16条基因;内含子-外显子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分析发现属于同一亚组的基因具有相似的内含子-外显子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几乎所有AsTPSs蛋白都含有DDxxD和NSE/DTE结构域;TPS-a和TPS-b两个亚组有RRX8W保守结构域。AsTPSs基因的启动子区还存在着与植物生长和发育,植物激素反应以及生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相关的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基于转录组数据的表达分析显示,8个编码倍半萜合酶的TPS基因(AsTPS1、AsTPS2、AsTPS3、AsTPS5、AsTPS11、AsTPS13、AsTPS15和AsTPS23)受到结香剂的诱导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除了AsTPS23外,这些TPS基因的表达也受到茉莉酸、乙烯和伤害处理的显著诱导。基于转录组数据的表达分析表明,22个ERF基因的表达受到结香剂的诱导,与沉香倍半萜生物合成相关的TPS基因表达相似。进化分析表明AsERF1、AsERF2、AsERF31和AsERF4是属于ERF-B3亚组。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AsERF1-4均定位在细胞核。表达分析显示,茉莉酸、乙烯和伤害处理均能诱导AsERF1-4的表达,推测它们可能与倍半萜的生物合成相关。酵母单杂交实验进一步证明As ERF1-4均能够与AsTPS1、AsTPS3基因启动子结合。烟草叶片的瞬时表达结果表明,转录因子AsERF1、AsERF2、AsERF31、AsERF4能提高本生烟草叶片中AsTPS1、AsTPS3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为TPS基因在沉香倍半萜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未来研究提供基础。也为建立高效的人工结香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由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引起的小豆锈病,是严重影响小豆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作物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目前对小豆抗锈病的机制尚不明确,导致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小豆抗病资源的选育和利用。因此,本研究以抗锈性差异明显的小豆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锈菌夏孢子在抗、感品种叶片上的侵染过程,探明小豆抗病的组织细胞学事件;同时测
向日葵菌核病作为危害向日葵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生活史复杂、侵染过程多样、对向日葵的产量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利用化学农药防控手段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向日葵核盘菌的侵染机制尚不明确,化学防治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因此,通过对野生型向日葵核盘菌株GN-1进行遗传转化,有助于了解向日葵核盘菌的致病机理,可以为今后生产上防治向日葵菌核病提供理论基础。1、以野生型向日葵核盘菌株GN-1为转化受体、以穿
稻瘟病对世界水稻的产量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目前,生产上常用种植抗病品种防治稻瘟病。但是,稻瘟病菌与水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的过程,稻瘟病菌会不断出现新的基因型来克服水稻的抗性基因,使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丧失表现为感病。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粳稻的主产地,种植年代久远,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也较为严重。所以进一步明确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布频率及变化规律,了解无毒基因基因型的变异方式及变异频率,可以为黑龙江省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SSE)和改良Barthel指数(BI)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检测血浆中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浆5-HT和D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马铃薯青枯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细菌性土传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本试验以‘华薯12号’、‘Chieftain’试管苗为材料,进行了青枯病抗性评价,以‘华薯12号’、‘陇薯7号’种薯为材料,钵栽接种并取样,对生理指标及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马铃薯抗青枯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将带有EGFP荧光蛋白的载体电转入野生型演
在我国大力推行“两减”的政策下,提高我国植保机械施药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感应式静电喷雾理论,开展静电喷雾关键部件性能试验研究。研究主要围绕感应电极材料对雾滴荷电及沉积影响规律,根据试验结果选取最佳电极材料,以达到提高雾滴荷电效率、提升雾滴分布均匀性和增大雾滴沉积量的目的。本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探究静电喷雾荷电雾化原理以及电极材料腐蚀对荷电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雾滴荷电效率的主要因素有
外源氮素的供应水平对大豆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氮素施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影响产量的形成。因此,探索相应的缓解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为此,本试验针对具有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及逆境胁迫抗性等作用的褪黑素,对不同氮水平下大豆的调控开展相关研究。试验于2019和2020年在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基地进行,采用砂培的方式,以0 m M(零氮)、1.5 m M(低氮)、7.5
小豆(Vigna angularis)是我国传统的杂粮作物,在我国杂粮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引起的小豆锈病在我国各小豆种植区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小豆的产量和品质。探明小豆资源对锈病的抗性,挖掘小豆抗锈病基因,培育及合理利用抗性品种,是解决小豆锈病可持续控制的关键。课题组前期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抗病品种QH1应答锈菌侵染的转录组,发现小豆
锥形气流辅助喷雾是利用辅助气流进行防飘、减飘作业的一种创新形式。锥形风场式防飘喷雾装置产生的锥形风场对于减少雾滴飘失、增加雾滴在靶标区域内的有效沉积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现有防飘喷雾装置内流道存在气流阻塞现象,进而影响装置整体性能。因此本文从锥形风场式防飘喷雾装置的防飘机理出发,通过CFD仿真和试验方法对该装置的内流道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室内外试验探究优化后装置的雾滴空间分布、运动特性、防飘特性、沉积
矿物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具有构建机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参与调节体液平衡等重要作用。人体内不能合成矿物元素,必须从饮食中摄取。绿豆作为我国传统的豆类杂粮和农产品,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磷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十分健康的药食同源天然食品。本研究为调查黑龙江主产区绿豆中矿物元素的分布,采集了泰来县、杜蒙县、龙江县和大庆市四个主产区的绿豆样本,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