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的具有巨大的生产功能和生态效益,被人类赞美为“自然之肾”,是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经济价值十分看重,为了短期的效益,而不顾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致使大面积的湿地被农业、工业以及居民用地等占用,导致了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差。面对这种威胁,需要对湿地系统进行评价,确保在开发的同时与保护湿地同时进行,保证湿地的健康发展。 本文针对现状运用一些方法、原则和途径,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和提高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利用率。并得出以下结论: (1)经过对曹妃甸湿地数据整理并结合曹妃甸的实际情况,分析出曹妃甸湿地主要面临5方面的环境问题,即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盲目的开垦和改造、湿地污染加剧和湿地水文变化。 (2)运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和旅行费用法等的诸多价值评估方法,对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和估算,研究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4.46亿元,包括物质生产2.07亿元;水质净化0.36亿元;文化旅游和休闲0.03亿元;固定CO2和释放O20.50亿元;调蓄洪水0.30亿元;生物栖息地1.11亿元。 (3)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对水源、芦苇、自然保护区等的保护对策,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内部挖潜减少浪费;在生长芦苇外围挖沟,筑堤,堤上种植榆、槐等树;应以立法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保护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生存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