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盐清洁生产过程中铝钒同步分离及资源化应用基础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铬盐是我国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鞣革、染料、木材防腐等领域。在铬盐生产过程中,铬铁矿中的铬、铝、钒分别生成相应的水溶性钠盐,形成Na2CrO4-NaAlO2-NaVO3-H2O多元复杂碱性浸出液。普遍采用中和除铝、加钙沉钒的分步脱除方法进行铝、钒等杂质的脱除,但在中和除铝过程中会产生以Al(OH)3胶体为主的含铬铝泥,加钙沉钒过程中会产生含铬沉钒钙渣。这些废渣不仅含水量大、难于处理,而且含有铬、钒等国家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同时造成铝和钒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铬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被列为危险固废。因此,亟需研发铬盐多元复杂溶液体系中铝、钒脱除与资源化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本论文基于铬盐多元复杂溶液体系硫酸中和过程原位生成的γ-AlOOH选择性吸附钒的原创发现,开展了大比表面介孔γ-AlOOH定向合成、高铬低钒溶液中V(Ⅴ)选择性吸附及原位合成-协同吸附等研究,提出了铝钒同步分离及资源化应用技术,从源头避免了含铬钒酸钙渣的产生,并建立了铝泥综合利用的新方法。本论文主要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构建了 NaAlO2和硫酸中和制备大比表面介孔γ-AlOOH的新方法,并查明了在高铬低钒溶液中选择性吸附V(Ⅴ)的规律。在单一 V(Ⅴ)溶液中,其最大吸附容量可达3.61 mmol/g。而在高铬低钒溶液中,V(Ⅴ)与Cr(Ⅵ)吸附分离比达到了 500以上,并揭示了选择性吸附机理为Cr(Ⅵ)的吸附由化学吸附转变成物理吸附,而V(Ⅴ)吸附依然为化学吸附。(2)针对铬盐多元复杂溶液体系,提出了原位中和—协同吸附新思路,建立了在高铬低钒溶液中同步分离铝钒的新方法。该过程可瞬间完成吸附平衡,同时钒铬吸附分离比达到2000以上,并揭示了瞬态pH和纳观尺度传质的影响机理。(3)完成了铬盐生产过程中铝钒同步分离技术中试验证。以铬盐浸出液为原料,在间歇化生产过程中,能够稳定的合成出大比表面介孔γ-AlOOH,可实现中和液中V<0.08 g/L,脱Al、Si和Fe均可达到0.001 g/L。在连续化生产过程中,钒铬吸附分离比达到50000以上,可稳定的实现V(Ⅴ)从700 mg/L降低到2 mg/L,Al(Ⅲ)含量稳定在2mg/L以下(以Al2O3计)。(4)针对羟基铝泥,提出表面调控制备高效除Cr(Ⅵ)吸附剂的思路,建立了废水处理-羟基铝泥综合利用的新方法。将壳聚糖与羟基铝泥进行交联反应,制备高效吸附剂,可实现对Cr(Ⅵ)最大吸附容量为120.2 mg/g。而对吸附后产物经硫酸溶解可分离出壳聚糖,实现循环利用,并制备成铝-铬鞣剂。
其他文献
利用目前起重机的防摇摆技术、精确定位技术,以及库房管理系统、无线传输技术和无线终端控制技术的综合运用来实现起重机设备的智能化,并将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使其解决了
本研究构建了2套室外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海水养殖尾水净化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利用小试处理系统,研究水力负荷、运行周期对海水养殖尾水中氮、磷和COD等污染物去
<正>2011年11月23日-24日,2011全国建材工业统计工作会暨中国建材数量经济监理学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信息部主任、中国建材数量经济监理学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