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残疾人创业问题研究——济南市残疾人创业行动的个案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W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许多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关于残疾人艰难创业的故事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从一个方面表明,残疾人创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 国内外对残疾人的研究比较多,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然而,对他们创业的研究却不够深入。本研究重在作为“局内人”,站在残疾人的角度,在倾听他们的心声的基础上,了解残疾人创业行动的现状,并探讨他们创业行动的社会环境与个人条件。 应用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影响残疾人创业的,既有社会结构的因素,又有个体的主体性因素;并且在社会行动的过程中,这两种因素是不可分离、同时发生作用的。社会因素对残疾人创业的影响是关键的。本文在这个问题上所关注的焦点是,这种关键作用如何能够实现,即政策上对残疾人创业的扶持是否真正落到实处,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对残疾人创业的影响。残疾人创业者的主体性因素是创业成功的关键,社会环境对残疾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是依赖于其主体性因素的。本文将探讨影响残疾人创业成功的主体性因素,即创业成功的残疾人自身应具备怎样的内在素质,具备了特定素质的残疾人是如何解读结构性因素的,这种解读又是如何影响他们创业行动的。 本文尝试用长度访谈的方法深入探讨结构性因素和主体性因素在残疾人创业行动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通过对9位不同残疾类型的残疾人的访谈,本文得出如下几点结论:一、残疾人创业行动的选择表现出有限性的选择的特征。一方面表现出“主动性”,同时,因其特殊性又表现出“非主动性”的特征。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残疾人主体性,残疾人个人所具有的意志、能力对促成他们创业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存在着社会因素的制约作用。三、通过对残疾人创业社会环境与个人因素的分析,笔者发现发现,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是必要的。首先政府在支持残疾人创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具体表现在社会政策的制定上,并且一定要从残疾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其次在社会观念上,不仅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观念要转变,残疾人自己的观念也要改变,对残疾人既要同情又要尊重,既把他们作为平等的社会成员,又要对他们予以特殊的帮助。
其他文献
水墨漫画
期刊
当前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二元对立矛盾突出,涵盖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农村和整个中国发展的战略难题。村庄研究作为农村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
本研究通过对救助信访过程进行深入理解,结合结构与行动的关系角度,对上访者不断重复上访进行了个案分析。   上访者在生活遇到困难后,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中国社会在变迁,传统中国社会正大步地向现代社会迈进,作为社会的缩影,社区也必然地在同步的演变,这个演变就是从宗族到单位社区再到现代社区的过程。本文从纵向上阐述了社区发展
传统的中国,传宗接代一直都是家庭的主要生活内容,孩子正是这其中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人们感叹供房养车使人身陷窘境之时,继“房奴”之后,又出现了“孩奴”一词。“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