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丘陵地形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其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常年来参考平原城市或者山地城市的方法,丘陵有着不同于二者的特征,其中树枝状的自然水系是其最重要的生态特征之一,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攻坚时期”,各种城市问题集中爆发,城市“水问题”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城市规划者开始追寻城市“水患”的原因,并提出了海绵城市、雨水管理、工程管线提质改造等理论和技术手段,但大部分都是从市政工程的角度出发,通过微观的技术改造治理水问题。南方丘陵城市从城市的产生到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受到自然水系的影响,协调城市与自然水系的关系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从城市的根本结构探讨自然水系与城市的关系。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本文以自然水系保护为主线,探讨南方丘陵城市在自然水系的影响下城市空间布局的模式。这对丘陵城市未来的规划方式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分为前期理论基础研究、相关性研究、模式研究和实例探讨四个部分。首先总结了有关丘陵城市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和经典模型,总结出生态文明城市阶段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和根本出发点,针对相关研究的“短板”,提出了以生态角度为切入点的城市空间布局研究,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明确了研究内容。然后,针对自然水系和丘陵城市空间特征进行研究,总结二者的历史发展关系和未来趋势,将自然水系对城市空间的具体影响进行详细阐述。在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丘陵城市空间在空间拓展方式、空间形态、用地结构和布局、公共空间组织方式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初步形成了围绕自然水系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这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最后,以江西省万载县南部新城总体规划为例,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规划相结合,提出了在自然水系影响下的南部新城空间布局方法。希望本研究能为未来南方丘陵城市空间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