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4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u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它主要是由机体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的失调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有3.46亿人患有糖尿病,从2005年到2030年世界糖尿病相关死亡人数将翻番。  为应对糖尿病人群的快速增长,急切需要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在过去的十年中,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的激动成为最受关注的治疗糖尿病的途径。研究发现,GLP-1在体内通过激动GLP-1受体,响应进食,控制血糖。然而GLP-1在体内很快被特异性蛋白酶解,去除GLP-1的N端从而使GLP-1失活。而脯氨酸特异性二肽酶DPP-4就是引起GLP-1失活的关键酶。因此,通过抑制DPP-4活性来保持内源性GLP-1的活性成为非常有前景的治疗糖尿病策略。基于以上药物研发方向,已有数个DPP-4抑制剂上市,包括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以及利拉列汀。  本研究基于西格列汀与DPP-4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建立药效团模型,设计并合成了包含四种骨架的小分子库。对其进行了活性筛选得到对DPP-4具有微弱抑制活性的两类结构的化合物50和53。以这两个化合物为起点,应用药物化学中生物电子等排等方法以及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分别对其进行改造,获得了三类具有较高活性的DPP-4抑制剂。  化合物53属于乙二胺类骨架结构,首先探索各种连接基团以及P2位点的取代基团对活性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磺酰胺类化合物具有较高DPP-4抑制活性。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获得活性进一步提高的联芳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对磺酰胺基团进行生物电子等排取代,成功获得保持较高活性的硫酰胺类化合物。  对三唑类化合物50的初步改造,活性未见显著提高。通过将这类化合物与DPP-4进行对接,获得重要的结构信息,并应用于分子设计。在分子骨架中插入亚甲基结构获得氨丙基三唑类化合物,活性显著提高,IC50大都低于1μM,其中数个化合物低于0.2μM。  将氨丙基三唑类化合物与β氨基酸类抑制剂进行结构对比研究,发现β氨基酸类结构中羰基非活性所必需,通过对其中羰基位置的探索,获得了活性保持的丙二胺类化合物。对这类结构的优化得到化合物279和284,它们对DPP-4的IC50值分别达到51nM和31nM,对其他几类酶的选择性也较高,化合物284对DPP-8,DPP-9以及FAP的选择性都高于1000倍。
其他文献
药物成瘾表现为对毒品的强烈渴求和强迫性用药,以及撤药后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成瘾性药物戒断所产生的负性情绪记忆是导致强迫性用药的主要原因,会引起相关脑区发生诸如突触传
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相比,在各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n1、教育教学资源欠缺.很多农村高中目前教育教学资源设备老化、陈旧,现代教学设施差,信息来源狭
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为我国传统中草药,具有扩张血管、抗炎、镇痛、升高体温、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由于EVO具有口服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低等特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EVO的结构修饰,合成了吴茱萸碱丁酰衍生物(Evodiaminebutyryl derivatives, EVB),设计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改善EVO的药代动力学缺陷,以达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目的。进
提出一种基于梯级水电站调度中心的集中监控方案,实现“无人值班,集中监控”。即建设一个调度中心,利用计算机、光纤通信技术,对各梯级水电站的运行进行实时监视、控制和调节
研究厚矿体大型深露天矿的开拓方式和运输方法需对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需求水平及露天开采的效益进行长期预测。目前,露天开采的矿岩运输费用占采矿总费用的40%~60%,随着开采深度
目的:  通过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US)致大鼠抑郁行为探讨性别差异与神经细胞单胺氧化酶B(MAO-B)、5-羟色胺转运体(5-HTT)及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表达的关系。结合临床具有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是著名的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nephropathy,AAN)及巴尔干地方性肾病(Balkan endemic nephropathy,BEN)的致病因素,已受到国际上的高度
走集约化生产道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漳村煤矿矿长贾恩立集约化生产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集中体现,是煤炭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漳村煤矿在建设“四一型”高产高效矿井过程中,坚持
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是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无论是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均已出现耐药现象,尤其革兰氏阳性菌出现了几乎对现有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非
该文是研究将新型麻醉药异丙酚制成乳剂与微乳剂.分析了原料异丙酚的纯度,测定并解析了异丙酚的某些特征谱图.对不同温度及不同pH下异丙酚的氧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知异丙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