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锚杆锚固力扩散效应的复合顶板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xx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顶板在我国煤矿广泛存在。复合顶板主要是由软硬岩叠层组成,在双层岩层复合的顶板中,其下位岩层比上位岩层挠度大,且层间粘结力小易分离,易因离层量过大而导致冒顶事故,严重影响煤矿的生产安全。现有的支护一般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未考虑岩层结构对锚固应力扩散的影响,存在过量支护的现象。为了揭示锚杆锚固力在复合顶板中的分布与扩散规律,优化复合顶板锚杆支护参数,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双层岩层复合顶板为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了锚固参数与顶板岩层参数对锚固应力扩散的影响,为复合顶板条件下锚固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应力扩散效应和Boussinesq解,建立了锚杆托锚力扩散模型和黏锚力扩散模型,组合构成了复合顶板锚杆锚固应力扩散模型和复合顶板倾斜锚杆锚固应力扩散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锚固参数和复合顶板岩层参数对锚固应力在围岩中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岩中的锚固应力沿垂直方向的锚固应力整体呈现“两压一拉”的应力扩散格局,沿水平方向的锚固应力整体呈现“对称减小”的应力扩散格局;预紧力的增大并没有改变锚固应力的扩散形态和规律、以及应力扩散效应的影响作用,相同位置的锚固应力值随着预紧力的增大而成比例的增大;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大,锚固范围整体压应力扩散范围变大,但整体压应力值减小,岩层界面两侧的锚固应力值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锚固段长度的增大,压应力区范围缩小,锚固应力值变大;拉应力区范围增大,锚固应力值减小,岩层界面两侧的锚固应力现在增大先减小变为拉应力,在不考虑锚杆的抗剪作用的情况下,从锚固应力扩散的角度来说,复合顶板中端部锚固优于全长锚固和加长锚固;随着弹性模量比的增大,下位岩层中的锚固应力值增大,上位岩层中的锚固应力值减小。(2)基于复合顶板锚杆锚固应力扩散模型,建立了上覆岩层和锚杆锚固力对复合顶板下位岩层和上位岩层的载荷计算模型,结合梁弯曲理论推导出了复合顶板锚杆间排距优化模型;研究了锚固参数和复合顶板岩层参数对锚杆间排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预紧力的增大,复合顶板锚杆间排距近似呈线性规律增大;随锚杆长度的增大,复合顶板锚杆间排距近似呈抛物线规律先减小后增大;随锚固段长度的增大,复合顶板锚杆间排距近似呈抛物线规律先减小后增大;随巷道宽度的增大,复合顶板锚杆间排距近似呈对数规律减小;随下位岩层与上位岩层弹性模量比的增大,复合顶板锚杆间排距近似呈指数规律增大;随下位岩层与上位岩层厚度比的增大,复合顶板锚杆间排距近似呈指数规律增大。锚固参数与顶板岩层参数对锚杆间排距的影响程度排序:预紧力>厚度比>弹性模量比>锚固段长度>锚杆长度>巷道宽度,优化支护设计时首要考虑改变预紧力的大小,根据顶板岩层的条件合理设定锚杆长度和锚固段长度。(3)以大阳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原方案的存在问题,根据工程经验和复合顶板锚杆间排距优化模型,对试验巷道的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使用Flac3D模拟研究了掘进和回采期间优化方案的控制效果。确定了试验巷道支护设计的具体优化方案,对试验巷道进行了实时监测,整理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量和锚杆(索)轴力在掘进影响期间的变化,并对原方案和优化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巷道的锚杆间排距需满足条件:d≤1243 mm;支护设计优化方案可以很好的控制巷道在掘进和回采期间的围岩稳定性;在掘进影响期,优化方案的支护设计下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和锚杆(索)轴力都处于合理范围内,围岩稳定性良好;相比原方案,优化方案的支护材料消耗量减少,掘进速度明显提升。
其他文献
饮用水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安全问题。该问题的应对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高温灭菌,二是化学消毒;前者高能耗、高成本、设备体积大,后者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安全、高效,价格低廉的灭菌技术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固载化灭菌技术是将具有抑菌功能的杀菌基团固载于不可溶性载体的一种灭菌方法,实现了常温灭菌,低残留、低能耗。本文在综述固定化杀菌剂常用功能基配体类型及树形大分子的研
由于计划生育人口政策以及生活成本增高的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与此同时,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社会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家庭结构转换,造成巨大的社会养老压力。中医脉诊是收集病情、判断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对全面的评估。利用目前获取的老年人脉象数据,依据中医脉诊理论知识,本研究提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和蒙特卡罗搜索相结合搭建一个脉象识别模
批次过程由于高效的生产效率和灵活的控制方式,广泛应用于造纸、医药、冶金、食品与饮料和化学反应器等领域。受噪声等因素的影响,批次过程在实际运行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批次过程控制性能的好坏影响着产品质量、运行成本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准确评价,以便尽快做出决策,从而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等。这就使得批次过程的控制性能评价(control performance assessment,CPA)
研究人员受到自然界中麻雀个体寻找食物这一群体性行为的启发,提出了新的元启发式算法——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算法具有理解简单,设定参数少,局部搜索能力强的特点。但在面对复杂的高维函数问题上,与常见的启发式算法相似仍然会存在“早熟”现象、收敛精度不高的缺点。本文针对SSA算法的不足进行分析,加入多种策略与机制,提高算法的寻优范围和收敛能力,降低陷入局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公共自行车一经问世就成为用户解决短距离出行和绿色出行的首选方案,同时也成为缓解交通压力和创新公共交通的不二选择。然而,由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交通拥挤、自行车站点的供求不平衡以及车辆调度的延时性等问题越加凸显,出现了自行车系统个别站点无车可借、无位能还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持久发展和用户的出行体验,也成为目前交通管理者与运营商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自行车站点的状
学位
煤炭自燃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智能矿山发展的背景下,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井下特殊传感器实时监测矿井环境成为煤矿安全领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导致煤自燃气味的挥发性物质具有生成温度低、抗干扰性强及易被仿生气味传感器辨识的特点,通过采用特殊气味传感器辨识井下环境中的煤自燃气味,从而使煤自燃早期预测预报智能化成为可能,所以,煤自燃主要气味物质成分及其释放规律的研究成为当前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蒙皮件是构成飞机外形并要求有良好气动特性的一类零件,其加工和装配精度对飞机多项关键性能参数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蒙皮骨架在制造和装配中存在误差累积,按理论设计模型加工的无余量蒙皮无法满足装配要求,故在蒙皮加工阶段留出一定的工艺余量,用于在装配时与相邻蒙皮相互修切以消除所累积的误差。传统方法多采用人工对准划线,反复对比-修切方式去除这一余量。人工对准划线随机性大,且划线宽度约为1mm,在后续人工切边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