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而翻译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搭起了一座桥梁。每年都有不少优异的文学作品被翻译出来,而优秀的翻译作品势必会赋予文学作品以二次生命。这也意味着,为了确保部分文学作品切实拥有世界性艺术生命力,必须通过翻译来实现。因此,在文学翻译研究中,哲学中的阐释学理论的引入势必会开辟一片新天地。本文紧扣“翻译即是理解和解释”这一命题进行论述,对阐释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回顾,并指出了该理论与文学翻译息息相关。在阐释学理论指导下,文学翻译作为开发性与封闭性的辩证统一体,具有与生俱来的解释性,但与此同时,其解释又存在一定局限性,文学翻译难以做到纯客观的解释。笔者选取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名篇《江南小镇》为英译实践项目。本文首先介绍此研究的背景、研究对象、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再对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综述;然后以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作为指导,指出在《江南小镇》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文化“失衡”现象不可避免笔者针对这种文化“失衡”现象,主要从文化和艺术两个层面进行阐释性补偿,并且在两个层面附有相关例句进行分析。另外,笔者对如何从事文化类散文的英译提出一些想法,以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最后,笔者概况全文并总结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在文化类散文英译中的指导性作用,并对自身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