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的相关举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健全,我国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等相关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家庭农场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开始凸显出来。家庭农场的发展,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探索了有效路径,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具有推动作用,对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推进作用,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家庭农场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新事物才刚刚发展,缺乏相应的发展实力。再者我国的支持政策与配套措施还在不断完善当中,如何让其健康持续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陕西省家庭农场在发展中面临的诸如融资困难、土地流转不畅、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相应的人才管理等问题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家庭农场难以可持续发展问题日渐凸显,制约了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本论文以家庭农场相关基础理论为支撑,以杨凌君度家庭农场为例,以相关数据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查询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别阐述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家庭农场发展的当前现状,重点对陕西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在梳理家庭农场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庭农场模式的政策理念及政策体系、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经验,以此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从土地流转、融资、政策支持、内涵建设等方面,对我国现阶段的在农村土地制度及农业经营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及我国农户、专家、农业部门业内人员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议,提出了陕西省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从完善和落实配套支持政策,构建多渠道融资机构;加快土地流转的制度建设;加强家庭农场的内涵建设;创新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等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