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上海旅馆业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迎来送往行旅舔息之所,旅馆在中国存在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然而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旅馆,却到晚清开放通商口岸以后才出现。上海是最早拥有类型多变、经营多样、服务多元、功能齐全的高级旅馆的城市之一,也是旅馆业发达的地区之一。1930年代的上海旅馆业处于客栈向现代饭店过渡的重要阶段,其经营和管理水平一方面承接了传统的经验,一方面又吸纳了外来诸多的新元素,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时代特征。1930年代的上海时髦洋化,消费主义盛行,新式旅馆提供的远超传统食宿服务之外的各种休闲娱乐项目铸就了上海旅馆独特的消费文化,旅馆及旅馆业变身成为一种关系着个人生活、城市发展、地方繁荣的综合性消费娱乐空间和组织,其中充斥着各种内幕与罪恶。作为管理者与控制者的上海旅馆业同业公会与上海市政府则共同出面,企图以制度来规范上海旅馆业。本文根据上海市档案馆的一手资料,结合其它文献和现有研究成果,试图揭示在1930年代上海商业社会的消费文化中作为旅馆主体的经营者、作为消费主体的市民和作为管控主体的公会以及政府各自的作为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一方面,1930年代的上海繁荣兴盛是同时期旅馆业得以发展的背景与前提,上海旅馆业也已具备相当程度的现代化特征;另一方面,上海纸醉金迷的都市消费文化又与新式旅馆业互相影响,旅馆提供了除传统食宿服务外的越来越多的娱乐和享受,刺激并扩张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消费,而这同时又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作为第三方的同业公会和市政府则在尽力维持行业的环境以及明细行业竞争的规则,试图以制度来控制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事实上,虽然这种努力与尝试似乎只得到了表面上的效益,但正是得益于三方良好的互动,共同造就了1930年代上海独特的旅馆文化。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应用椎间盘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2014年1-12月应用椎间盘镜治疗的1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
钢结构工程中由于一些构件的外形尺寸比较大,加上形状多样化,焊缝比较多,或者焊接位置不对称等因素,经常会出现一些焊接问题,对结构拼装质量及钢结构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影
对宫内宫外同时妊娠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8岁。因人流术后10d,清官术后3d,下腹痛20min,晕倒1次于2005—12—09 T19:0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4-5/28d,G4P1A2,15a前剖宫产1
<正>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是临床研究的金标准,药物/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中,尤其是提供关键证据的临床研究中一般均采用RCT。在极少数的医疗器械
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为建立传统教学中很难获取或不可能获取的模型提供了捷径.从数据挖掘的概念、分类、一般过程及其出现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入手,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六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如何更好进行资金的管理运用是需要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将探讨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
阿根廷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与中国的需求有很大的互补性,其国内的制度和政策也有利于国外农业投资。因此中国对阿根廷的农业投资大有潜力,包括谷物、大豆、肉牛、奶牛和水产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