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典型海域溶解无机碳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库,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走势。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85%以上,其变化趋势对海洋碳循环有异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系统研究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是揭示海洋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基础,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论文选择典型的陆架边缘海——长江口海域与南黄海海域,分别于 2003 年 5 月2004 年 8 月(长江口枯水与丰水季节)和 2004 年 10 月(南黄海的秋季)进行了海洋碳循环的专项调查研究,获得了包括水文、化学、生物在内的丰富样品和资料。以此为基础,比较系统地对长江口和南黄海海域水体中溶解无机碳的行为及生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这两个海域作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源/汇格局,并首次估算了长江口整个盐度梯度范围的海?气间二氧化碳通量,对这两个典型海域的无机碳化学有了一系列新的认识。 1. 在枯水季节,长江口海域由低盐区大气二氧化碳的强源逐渐过渡到高盐区的弱汇,咸淡水的混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碳源汇的格局;二氧化碳源区,浮游植物的丰度低,浮游动物主要是纯河口类群和河口性海洋类群,而汇区,浮游植物的丰度高,浮游动物主要是广盐性海洋类群。长江口丰水季节为大气二氧化碳的净源,溶解无机碳体系基本呈现枯水季节淡水区-混合区的特征。 调查期间,长江口淡水水团和混合水团西部水体混合均匀,属于均匀混合型;其他区域基本属于部分混合型。对水体 pH 值、总碱度(TA)、总二氧化碳(TC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 CO2 体系各分量(HCO3-、CO32-和 CO2(T)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长江口区 CO2体系各参数均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咸淡水的的物理混合作用是 TA、TCO2和 HCO3-空间分布特征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其他几个参数的空间分布,除了不同水团间的物理混合作用的影响,生物活动的影响也很显著。对于大多数参数,影响其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因区域的不同而不同。pCO2 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由淡水向海水逐渐降低的趋势。长江口淡水和低盐水体具有很高的 pCO2 值,表层水盐度<25的区域为大气CO2的源。海-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变化范围为-5.8至531.5 mmol m-2 d(-1徐六泾至口门的河口区调查过程中每天向大气中释放的 CO2的量为(7.0 ± 2.8) × 103 tC。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能够显著影响水体中溶解无机碳生物因素,因此调查过程中也对它们进行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沿长江径流入海方向增加;优势种随盐度的变化而变化。浮游植物丰度和 PO43??P 浓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长江口透明度较高的区域,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和颗粒有机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陆源输入是长江口区颗粒有机物的主体。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时间变化与潮汐有关,总体上在涨潮和退潮过程中分别呈增加和降低的趋势。
其他文献
作为道路施工企业,应在市政工程城市道路建设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市政工程中道路施工质量。
对承包商来说,经济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的主旋律就是形成利润。合理的报价技巧可以从一开始就为以后在工程实施中赚钱埋下伏笔,适当地运用报价技巧,对于施工单位能否中标并取
摘要在电子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还要为学生营造创新环境。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育创新能力学习爱好  《电子技术》是中职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基础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特点是:(1)器件种类多;(2)电路形式多;(3)概念多;(4)分析方法多;(5)更新内容多。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器件,新的应用电路层出不穷,内容不断增多。这些特点说明
为了保证房屋的防渗漏工作可以落到实处,利用科学对施工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是房屋施工的第一步。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屋建筑出现渗漏的原因,然后阐述了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