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H~+-ATPase生理活性及其延迟发酵乳后酸化中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Hatch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酵乳制品在保存过程中仍能进行缓慢发酵,酸度继续积累,导致发酵乳制品过酸味以及感官品质下降的后酸化(postacidification)现象发生。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是发酵乳中最常用的发酵剂菌种之一,在发酵乳制品的后期保存中,因继续发酵产酸,成为引起发酵乳制品后酸化的主要原因。本项研究通过新霉素“加压”环境获得弱化H+-ATPase的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菌株(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lactis),研究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的H+-ATPase生理活性变化,探索其H+-ATPase生理活性与其发酵乳酸化活性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控制发酵乳品的后酸化发展,改善最终制品在贮存期间的风味及品质变化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含有新霉素(neomycin sulfate,400μg/mL)的改良MRS培养基,以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delbrueckii subsp.lactis,L5)为出发菌株,选育获得3株低活性H+-ATPase突变菌株5M6、5M1和5B1。以出发菌株L5为对照,突变株5M6、5M1和5B1的H+-ATPase活性分别下降了51.3%、27.7%和34.3%。新霉素敏感试验、菌株在MRS培养基37℃厌氧培养24h后的生物量及乳酸度数据显示,突变株5M6、5M1和5B1在转接8代后,这些指标变化不大,证实突变株的遗传性状稳定,可作为进一步的研究菌株。2.以出发菌株L5为对照,对突变株5M6、5M1和5B1的生理学特性研究表明:①无论以MRS还是脱脂乳作为培养介质,突变株5M6、5M1和5B1在细胞形态上均较出发菌株细长。②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株5M6、5M1和5B1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降低,分别降为出发菌株的3.42%、2.56%和2.12%。③在MRS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18h后,出发菌株L5的ATP含量明显低于突变株,其中,菌株L5的ATP含量约为0.63×10-18mol/个;突变株5M6和5B1的ATP含量分别为1.18×10-18mol/个和1.38×10-18mol/个;突变株5M1的ATP含量最高,约为1.60×10-18mol/个。④在pH4.2、5.2和6.2的MRS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24h后,与pH6.2相比较,在pH4.2时,突变株5M1、5M6和5B1的生物量较出发菌株L5明显降低。其中,突变株5M1、5M6和5B1分别下降了83.9%、73.6%和69.6%,出发菌株L5下降了52.0%。⑤在NaCl浓度为1%、3%和5%的MRS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24h后,与不加NaCl时相比较,NaCl浓度为5%时,突变株5M1、5M6和5B1的生物量下降明显高于出发菌株L5,其中,突变株5M1、5M6和5B1分别下降了94.1%、88.5%和79.7%,出发菌株L5下降了50.5%。⑥以脱脂乳作为培养介质,37℃厌氧培养48h后,接种出发菌株L5的发酵乳中的乳酸度为2.02%,培养介质的pH为3.28;接种突变株5M1、5M6和5B1的发酵乳的乳酸度分别为0.48%、0.76%和0.50%,pH分别5.40、5.22和4.52。这些数据显示,与出发菌株L5相比,突变株5M1、5M6和5B1酸化活性显著下降。⑦以出发菌株L5为对照,采用HPLC分析突变株5M6、5M1和5B1的氨基酸利用及代谢状况表明,在MRS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12h后,出发菌株L5转化谷氨酸到γ-氨基丁酸的比率为13.9%,明显低于突变株5M1、5M6和5B1的转化比率。其次,突变株间在转化谷氨酸到γ-氨基丁酸的比率上也存在差异,其中,突变株5M6转化比率最高,为16.7%;菌株5M1居中,为15.6%;菌株5B1最低,为15.4%。当在MRS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18h后,4株菌转化谷氨酸到γ-氨基丁酸的比率均有提高,其中,出发菌株L5的转化率为15.1%,但明显低于突变株5M1、5M6和5B1的转化率;突变株5M6的转化率最高,为17.3%,突变株5B1居中,为17.0%,菌株5M1最低,为16.2%。3.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的H+-ATPase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①该酶的分子量为126.0KD,最适反应时间为5min,最适反应温度为42℃,最适反应pH为7.5。ATP作为底物的最适添加量为3mmol/L。②H+-ATPase活性受金属离子的影响,K+、Na+和Mg2+对H+-ATPase活性有促进作用,其中Mg2+的促进最明显,5M1、5M6、5B1和L5的H+-ATPase活力分别提高了107.0%、45.9%、163.0%和16.7%;Ba2+、Mn2+、Al3+和Li+离子对H+-ATPase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Al3+的抑制最明显,突变株5M1、5M6和5B1以及出发株菌L5的H+-ATPase活力分别下降了76.0%、81.7%、60.4%和93.4%。③H+-ATPase活性受特异性抑制剂DCCD的影响,DCCD浓度为60mmol/L时,H+-ATPase活性明显下降,出发菌株L5以及突变株5M6、5M1和5B1分别下降了87.6%、63.9%、32.8%和72.1%。④菌体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其H+-ATPase活性也不同。突变株5M1、5M6和5B1以及出发菌株L5的H+-ATPase活力均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在8h和24h。培养8h后,突变株5M1、5M6和5B1以及出发菌株L5的H+-ATPase活力分别为0.25U、0.40U、0.24U和4.55U,培养24h后,突变株5M1、5M6和5B1以及出发菌株L5的H+-ATPase活力分别为0.18U、0.30U、0.19U和3.80U。4.分别将出发菌株L5及突变菌株与嗜热链球菌菌株S(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 S)两两搭配,按2%接种量分别接种到12%的巴氏灭菌脱脂乳中,42℃培养至凝乳并4℃冷藏至30d后的结果表明:①无论是突变株还是出发菌株存在下,发酵乳的凝乳时间均在3.5~4h。4℃贮存5d,由菌株L5制备的发酵乳的滴定乳酸度为1.22%,pH为3.87;而由突变株5M1、5M6和5B1制备的发酵乳的滴定乳酸度分别为0.76%、0.76%和0.88%,pH分别为4.26、4.24和4.22。4℃贮存10d,由菌株L5制备的发酵乳的滴定乳酸度为1.35%,pH为3.75;由突变株5M1、5M6和5B1制备的发酵乳的滴定乳酸度分别为1.12%、1.17%和1.13%,pH分别为4.15、4.05和4.08。显然,与对照菌株L5相比,采用突变株5M1、5M6和5B1制备的发酵乳品可以在规定的货架期内保持较低的酸度积累,推迟了发酵乳品后酸化出现的时间至少5d。②对4株菌的发酵乳感官评定表明,由突变株5M1、5M6和5B1制备的发酵乳风味口感方良好;SDS-PAGE证实,与对照菌株L5制备的发酵乳蛋白组分相比,由突变株5M6、5M1和5B1制备的发酵乳蛋白组分变化不大。③接种商业化的益生菌干粉制剂嗜酸乳杆菌NCFM(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NCFM)到上述发酵乳中,4℃贮藏21d后,益生菌(NCFM)在L5制备的发酵乳的活菌数为9.0×107cfu/mL;在由突变株5M1、5M6和5B1制备的发酵乳中的活菌数均在108cfu/L以上,分别为1.5×108cfu/mL、1.3×108cfu/mL和1.5×108cfu/mL。显然,采用弱化H+-ATPase活性的菌株来制备发酵乳,对于改善益生菌的存活效果也是非常有益的。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临床上肝硬化患者常伴随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 IETM),而肠粘膜屏障损伤是形成IETM的关键环节。导师刘立新前期研究发现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
中国的视觉传达教育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引入和传统的教育方式的结合。另一方面,快速的科技发展给视觉传达教育注入
水动力条件是控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价水动力条件也可以作为优选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的重要依据。沁水盆地太原组15号煤储层资源量达到1.28×1012m3,占全盆
在推动欧洲学徒制优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作为学徒制发展的三大主体之一,扮演着学徒培训岗位的提供者、学徒制社会认知度的提升者、学徒制改革发展的驱动者以及学徒制发展质量
信访活动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存在并非无源之水,它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被人民群众的普遍思想意识所接纳,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调解矛盾、缓和冲突。当代中国,信访制度面临的问
冠心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中过高含量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近年来具
本文针对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较低的缺点,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乙二醇(PEG1000)、二羟甲基丙酸、三乙胺、丙烯酸酯等为原料,通过溶液自由基共聚制备了水性聚氨酯-丙
液体包装纸是一种主要由纸、铝箔、低密度聚乙烯塑料(LDPE)组成的复合包装材料,其中还含有少量印刷油墨、涂料、有机胶黏剂等。因具有使用方便、无毒、成本低廉、印刷精美等特点
当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基金产品作为其主要的投资品种。为了分散投资风险,构建基金组合已成为一个必须的过程。在研究基金组合构建时,现有研究的主要侧重点是基金组合内部基金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复合体的DRB1(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在广西肝癌高发区民族的分布状况,阐明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对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为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