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算是财政体制最重要的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财政职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转型期的财政改革对预算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建立现代公共预算体制。我国自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主要参照的是形成于19世纪西方国家的传统预算模式。同时,也汲取和借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预算改革理念。例如,主要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零基预算,以及80年代以来采用的绩效预算为代表,我国都采取了借鉴。然而,并非所有的预算模式都一成不变的适用于中国。因此,在中国的预算改革探索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作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政府理性预算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通过理论分析,从理论上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解释;二是在理论分析的同时对我国政府理性预算模式与美国理性预算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分析、比较分析来实现研究目的。首先采用严谨的博弈分析来揭示在预算过程中隐含着的政治利益体博弈,说明理性预算模式内含着政治利益博弈。通过与美国的绩效预算模式、零基预算模式比较分析,找出我国政府理性预算模式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中得到对我国政府理性预算实践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政府理性预算模式下内含着政治利益的博弈;(2)我国目前尚缺乏实施理性预算的制度条件与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政策建议:(1)实行“渐进式”的预算改革;(2)通过合理控制公共支出规模、预算支出项目标准化来积累理性预算的条件是必要的现实途径;(3)有选择的借鉴美国预算经验。
本文通过总结、比较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两大政府理性预算模式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预算理论的丰富与完善具有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今后我国的理性预算模式实践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