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AL、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关系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鲜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血脂异常、炎性反应等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及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引起斑块易损或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也是ACS的始作俑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是Lipocalin超家族系列中的重要成员,在中性粒细胞中大量聚集。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表达NGAL。NGAL能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的活性,而MMP-9能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推测NGAL在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不稳定破裂或糜烂而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属于一类十分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IL-6实现信号传递的途径有两种:经典信号通路和反式转导信号通路。经典信号通路一般局限于肝细胞和免疫细胞(如髓系细胞、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的生长、再生和宿主防御。反式转导信号通路作用广泛,主要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目的:探讨血清NGAL、IL-6水平与ACS患者冠脉病变情况、预后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希望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中,纳入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期间接诊的ACS患者182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91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91例。另外,同期选取82例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以上三组病人的临床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并展开统计学处理,对比不同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NGAL、IL-6、Gensini评分及出院6月内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MACE)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1、三组病人血清NGAL、IL-6情况比较:AMI组、UA组在这两个指标血清水平上显著超过对照组,同时AMI组的两个指标血清水平超过U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Gensini分值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根据Spearman分析处理结果,可以得到WBC(r=0.388,p<0.001)、Neu(r=0.372,p<0.001)、TC(r=0.461,p<0.001)、NGAL(r=0.500,p<0.001)、IL-6(r=0.435,p<0.001)和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Gensini分值呈正相关的关系。3、Gensini分值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Gensini评分的分值分布划分三分位区间,对182例ACS病人相应地划分成轻度(0<Gensini分值≤22分)、中度(22<Gensini分值≤58分)、重度病变组(Gensini分值>58分),根据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WBC、TC、NGAL、IL-6属于Gensini分值的独立影响因素。4、NGAL、IL-6两者的相关性及对ACS单独和联合诊断的ROC曲线:(1)Spearman分析:NGAL与IL-6呈正相关(r=0.310,p<0.001)。(2)NGAL、IL-6单独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数值分别为0.675(95%CI:0.607-0.744,p<0.001)、0.699(95%CI:0.634-0.763,p<0.001)。当NGAL对应界值73.07ng/m L时,判断ACS的敏感度为76.40%、特异性达到51.20%。当IL-6对应界值7.74pg/m L时,判断ACS的敏感度为65.90%、特异性达到69.50%。(3)NGAL联合IL-6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39(95%CI:0.677-0.801,p<0.001)。5、NGAL、IL-6与ACS患者预后的关系:对182例ACS患者进行出院6个月的随访,其中失访13例。顺利完成随访的患者中,有68例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101例未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根据对比分析,发现出现不良事件的68例A CS患者血清NGAL、IL-6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不良事件的101例ACS患者(p<0.05)。结论:1、ACS患者的血清NGAL、IL-6水平与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Gensini分值之间呈一定正相关的关系,且两者都属于Gensini分值的独立影响因素。2、ACS患者血清NGAL、IL-6水平与其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低血清NGAL、IL-6水平的ACS患者相比,高血清NGAL、IL-6水平的ACS患者在出院6个月内更易发生MACE事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伴与不伴并发症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特点及预后转归等情况,分析CAP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高CAP患者并发症的风险识别能力。方法:本研究是由CAP-China网络(临床注册号NCT2489578)发起的一项全国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通过分析全国13家教学医院2014.01.01-20
目的:通过收集我院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肺脓肿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入住我院的238例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肺脓肿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238例肺脓肿患者,原发、继发及血源性肺脓肿分别为159例、57例、22例。男性肺脓肿187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9
目的:sCD40L(也称sCD40154)是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它大约95%来源于活化的血小板,以及少部分来自T淋巴细胞等。同时已有多项国内及国际研究证实,sCD40L(sCD154)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项研究旨在探讨炎症细胞因子sCD40L(sCD154)是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方法:收集2020-1-1至2020-8-31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
背景:既往普遍认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具有较高风险,需要进一步行血运重建治疗。而临床上部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管腔仅呈现轻至中度狭窄改变,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在评估病变情况方面有已知的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无法作出合适的
目的:长期摄入酒精会导致心房心室的功能发生改变,但是由于心脏的自身代偿作用,在早期可能并没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那些长期摄入酒精且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饮酒患者并没有重视酒精的危害并缺乏对其的认识。长期大量摄入酒精会导致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受损。在组织学上表现为心肌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而酒精作为世界上消费最频繁的有毒物质,长期大量地摄入会对人体的多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目前国内外对健康饮酒者左心房
目的:本研究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分别采用初始中等强度他汀加依折麦布联合与中等强度他汀单药降脂方案,并根据《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界定的标准,对比观察两种降脂方案对超高危ASCVD患者短期LDL-C达标率的影响,探讨行PCI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
背景高血压是是引起心脏、脑、肾及血管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认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氧化应激、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及血管重塑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是一种多酚类植物化合物,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我们最近研究表明,GA对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大和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但是,GA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目的探讨瓦房店市2008-2018年10年间急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状况,分析干预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明确瓦房店市高危胸痛患者的医疗水平,为今后瓦房店市胸痛中心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显示瓦房店市县级医院在2008年1月-2018年1月急诊胸痛患者共8468例,其中ACS胸痛患者7855例。本研究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1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要素,持久性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进而可引起心室肥厚,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心力衰竭。唾液酸转移酶7A(Sialyltransferase7A,Siat7A)是CMPNeu5Ac:Gal NAc-Rα2,6-唾液酸转移酶,有学者在不同基因背景的高血压大鼠的肥厚心肌组织中筛选近两万种基因,其中Siat7A表
研究背景:副肾动脉是人体中较为常见的肾血管解剖学变异,在高血压人群中发病率在20%-80%之间,早在1951年就有学者提出副肾动脉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副肾动脉是否能对血压产生影响始终存在争议,且副肾动脉影响血压的机制并无明确定论。研究目的:比较有副肾动脉及无副肾动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靶器官功能,了解副肾动脉的存在是否影响血压水平,并探讨其影响血压的相关机制。研究方法:连续选取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