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股市的变动反映实体经济的变动,同时它的变化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影响效应主要有Q值效应、非对称信息效应、财富效应以及流动性效应等。本文将研究的视角放在财富效应上。 股市的财富效应就它对实体经济所发挥的作用来分可分为“财富正效应”和“财富负效应”。股市财富正效应即指股价的上升使持有者财富增加,并导致消费支出增长的现象。而财富负效应是指股价的下跌使持有者遭受损失,它一般与股市泡沫的破裂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股市财富效应的讨论始于美国,美国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这段时间内,股市保持较长期的繁荣,与此同时,由股价上升带动的消费增长也明显显现。因此我们对股市财富正效应的讨论即以美国为例。 然而,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经济即陷入低迷状态,至今仍无太大起色。究其原因,与股市泡沫破裂所引发的泡沫经济有很大关系,泡沫经济的崩溃对经济的影响是惨重的。因此我们对股市财富负效应的分析以日本为例。 在分析股市财富正效应与负效应的基础之上,我们对我国的股票市场财富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我国股市财富效应的探讨,从一个跨时模型入手,通过实证的方式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弱显著。这一点与国内许多学者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然后文章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制度层面的解释,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章共分四部分完成。第一部分从理论上解释了股市财富效应,同时指出了股市财富正效应和负效应的作用机理;第二部分以美国为例研究了股市财富正效应,并指出了美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双重性;第三部分以日本为例探讨了股市财富负效应,而且从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缺陷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部分研究了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得出了我国目前财富效应尚不显著的结论并给出了解释。 文章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美国90年代以来在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带动下,股票市场发挥了财富正效应。尽管随着股市泡沫的破裂,财富效应已大不如前,但这是由股票市场这种虚拟经济本身所引发的,如果实体经济的基础扎实,它就能通过市场的破坏力量达到新的均衡。 2、日本自80年代后半期起即陷入泡沫经济的深渊,股市泡沫化现象严重,出现了财富负效应。这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及所谓“后发优势”的经济发展理念是分不开的,与美国状况绝对不同。 3、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并不显著。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中国的法制、法规监管不健全。但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体制上的缺陷,即内部与外部制度的缺陷。文章给出了解决的政策建议:出售国有资产。